年輕人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想想看吧,西大區新城市的廣大普通勞動人民,也能花幾十塊錢就能掛到專家號,且不再需要為付不起救護車費而焦慮;
只需要拿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就能滿足一個月的生活所需,不需要私家車,也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統;
方便快捷的兩輪電動車,能夠穿梭在大街小巷,用無現金支付系統整治各種小偷小摸的行為;
基礎民生價格會有保障,把午餐貸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則是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再多一些免費公廁,禁止在地鐵內亂撒亂拉……想來普通人應該會更喜歡這種生機勃勃煥然一新的新城市。
至於那些資本家……這就跟他沒什麼關係了。喬喻唯一想跟這些大佬扯上些關係的地方就是共富貴,均財產。
其實從華夏人的視角看來,任何宏大敘事都離不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又或者說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才是對所有宏大敘述的真實解構。
所以哪邊融合哪邊,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普通人集體意識投射。換言之,最終的融合就是不自信的被自信的同化。
顯然對面現在已經不那麼自信了。
否則的話,也不會眼巴巴的求上門來。
所以喬喻雖然說了一堆自己都不太信的話,但並沒有任何心理上的負擔。
他從谷歌、微軟、IBM等等這樣高科技公司手上坑……嗯,不,應該說賺到的錢,能轉移支付到老美普通人手中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這一大筆錢最終還是落到那些資本家手中,變成賬號上一堆冷冰冰的數字。
所以還不如他先拿到手上,說不定還能為未來文化自信帶來的融合減少阻力。從這一點上考慮,喬喻感覺自己是在做善事。
為了世界絕大多數人趕緊過上好日子,他不被理解,甚至承擔一些罵名,喬喻都認為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喬喻都被自己感動了,覺得自己做出瞭如此巨大的犧牲,如果不夾帶些私貨,會顯得他道德水準太高尚了些。
畢竟他不想當聖人。
最重要的是,搞技術的都比較單純。但喬喻覺得等約翰·馬丁尼斯這麼去報告的時候,讓那些管理層覺得自己的條件太簡單了,可能會不太適應。
畢竟喬喻自覺給人的印象應該並不是那種特別好說話的。
於是在約翰·馬丁尼斯決定暫時結束這次歷史性的通話,喬喻又加了一個小小的條件。
“約翰,差點忘了告訴你,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
說完,壓根不給約翰·馬丁尼斯反應過來的機會,喬喻就繼續說道:“你可能還不知道,我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一些不愉快。所以如果谷歌真的想跟我合作愉快的話……
嗯,最好是能在我們正式達成合作之前,先行公開取消或者暫停現在以及未來一系列可能的合作。”
“這些都是小事……”
腦子裡全是該怎麼跟領導彙報跟喬喻談判結果,以及該如何勸說谷歌高層同意喬喻這一請求的約翰·馬丁尼斯,還沒反應過來,就隨口應了一句。
不過很快他便意識到這好像不是小事。
畢竟谷歌跟伯克利分校的合作好像還是挺多的。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究,等等很多領域。
當然主要都是谷歌出錢,請伯克利的教授跟研究團隊做事。畢竟伯克利分校在計算機領域還是很知名的。
理論上來說對於谷歌來說問題並不大。美國厲害的大學還是很多的。
哈佛、哥大、耶魯、麻省、斯坦福……
只要是金主,跟誰合作不是合作呢?哪怕伯克利分校有不得了的人才,以谷歌的影響力暗示一下,那些教授自然會選擇跳槽。
能夠自帶專案的教授,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學都會舉著雙手歡迎。
唯一的問題是,如果沒有任何理由,谷歌突然宣佈這麼一個訊息,讓伯克利分校的人怎麼想?
另外約翰·馬丁尼斯是真想不通,伯克利分校是怎麼會招惹到喬喻的。這種學術圈的大八卦他竟然還從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