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中加入光熱奈米顆粒來實現對材料的溫度響應控制。同時還可以用這些奈米顆粒調控材料的熱傳導效能,使得材料在高溫或低溫環境下保持穩定性。
這就導致對方的技術前期難度很高,主要集中在合成技術和結構表徵階段。
而自家技術主要難點則集中在化學設計和最佳化階段,但合成和表徵過程已經很成熟,前期實驗可快速推進。
就好像他們之前一切順利,但目前卡在了最佳化階段。
但對方如果一旦攻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跟奈米顆粒填充對效能的貢獻定量化這一階段,後期就會相對簡單了。
所以在得知了懷柔所,已經攻克了好幾個技術難點之後,老闆的意思是,盡人事聽天命就好了。
實在爭不過對方,專案跟資料就先封存。反正兩種不同的技術方案,還有其他的優缺點。
哪怕這次競爭不過對方,這些研究也是有價值的,說不定以後還會有重啟的機會,也不能算是浪費了資源。
說實話,這個專案對於導師的影響並不大。大佬們都是見多識廣的,這種選擇不同思路的重要專案沒拼過人家的情況多了去了。
前期的投入又都是甲方給的,競爭不過對面,也是常有的事情。再接其他專案也就是了。
但對於課題組成員來說,意味著這麼長時間的努力屬於白乾了,多少還是有些不服氣的。
雖然老闆人是挺不錯,但課題組沒出成績肯定也沒什麼獎勵。可以想象對於大家計程車氣打擊有多大。
所以導師那邊雖然沒給他什麼壓力,劉浩反而感覺壓力更大了。
但偏偏這些實驗室的情況不是有壓力就能做好的。沒有一個確切的方向指引,就只能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最初幾天他還會經常在微信上問喬喻跟陳卓陽,不過這段時間他問得也少了。
畢竟數學家並不是萬能的。
也許上次喬喻表現的很神奇,但那是因為有指向性的資料支援。
事後覆盤的時候,課題組成員幾乎都發出了“竟然這麼簡單,當時我怎麼沒想到”的感慨,這就是明證。
這次的情況明顯不太一樣。
所以在喬喻跟陳卓陽一直沒訊息之後,劉浩也沒再繼續詢問,而是將希望寄託在了所謂的“玄學”上。
好吧,對於科學人來說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好習慣。但很多成果真就是科學與運氣的奇妙交織。
實驗室裡從來不乏這種例子。
而且說實話,很多時候把希望寄託於“玄學”上,甚至比寄託於資料分析更有用。
真的,作為實驗狗,在得到結果之前,永遠猜不到資料分析軟體R、python之類的能跑出個什麼奇妙的結果。
資料產出的結果往往會差到讓人不忍直視。所以劉浩一度認為喬喻的方法,大概也不會好用到哪裡去。
畢竟他們用來跑資料的程式碼都是之前出過成績的。至於喬喻的新方法,他們雖然不知道,但既然是新的,那肯定是沒有實踐檢驗過的。
但誰想到就在他已經熄了從喬喻那裡得到有效幫助的心思時,喬喻又一個電話打了過來,而且聽喬喻的說法,似乎找到了解決辦法?
不管如何,劉浩心裡還升起了一絲希望,匆匆的衝下樓在化學樓門口開始踱起了步子。
好在喬喻是真的守時,說十五分鐘,幾乎卡著時間騎著一輛小黃車趕到了化學樓。
劉浩第一時間迎了上去,伸手幫喬喻扶著車頭,然後問道:“那個……真有結果了?”
“嗯,不過暫時不能保證正確性,你先看看這兩張圖。”喬喻從包裡抽出兩張列印好的圖表遞給了劉浩。
陳卓陽之前給喬喻準備的彩印機的確很有用。
劉浩簡單的掃了一遍,有些懵。
“這是什麼分析軟體跑出的結果?還有這個亮點的意思是什麼啊?”
“嘿嘿,這個需要保密。之前說了我用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新方法。至於第一張二維圖,顏色越亮就代表有效點在那個區域越密集。”
“額……”
“沒事兒,劉師兄,不需要你完全明白這些圖的意思。你要是信得過我,今天實驗室就先照我說的做,然後咱們看完結果再說。”
“那肯定信得過你。你放心,剛剛我已經讓所有人都停下來,就等著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