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小屁孩,未來的高宗皇帝,李魚知道的反而多一些。
因為,在戲曲影視當中,李治一直是一個溫和的、懦弱的皇帝形象,而事實上李治雄才大略,並非這種形象,只是他的皇后,成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光環一下子就蓋過了他的非功傳績。
李治以不爭之智,最終成為黑馬,殺出重圍,成為儲君。後來雍正四爺學的正是他這一手。要知道帝王最反感的就是諸子培植私人勢力,絞殺爭嫡。
李治登基後,施展手腕,破除顧命大臣的藩籬,最終實現乾綱獨斷。緊接著,便開始實施他的政治抱負。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已使“貞觀之治”岌岌可危,高宗登基後勵興圖治,永徽年間,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史稱“永徽之治”。
隨後,李治興兵,解決了李世民在位時也沒解決的西突厥、高句麗這些問題,在其統治期內,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滅高句麗、破百濟,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代的版圖,在高宗李治時候最為廣淨利潤,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包括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而他做這一切的時候,還沒有二聖臨朝呢,武則天是在李治晚年,趁期眼疾,才一步步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饒是如此,李治仍牢牢把控朝局,武氏家族在李治在世時,可沒有敢蠢蠢欲動的。至於武則天稱帝期間,內政外政一塌糊塗,對外做戰敗績累累,什麼政績都乏善可陳。
她唯一成就,就是從她親生兒子手裡奪取了政權。
唯一比她老公牛B的地方就是,她是女皇帝,千古唯一。
李魚認真看了看李治,那慧黠靈動的眼神兒,不期然又想起了在利州遇到的武家小姑娘,印象中的她,還是當年那副模樣,這樣看得話,倒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李承乾見高陽和李治來,臉色馬上緩和下來。
他執意要在三月三之前完工,是有他的心病,因此有些心虛,高陽和李治還小,叫他們聽了去也沒什麼,他們不會想得到。但他們一旦說出去,這小心思可不好見人。
李承乾忙換了一副笑臉,道:“高陽,小治,你們兩個怎麼來了。”
高陽吐了吐舌頭道:“不找個理由,怎麼好溜出來玩兒。”
李承乾端起長兄架子,道:“你也就罷了,小治學業很重的,你帶他溜出來,小心父皇知道了,找你算帳。”
高陽笑嘻嘻地道:“我可沒想帶他,是他聽說我出宮,非要跟來。哇,這兒好大,太子哥哥,你快帶我們轉悠轉悠。”
李承乾無奈何,只好道:“這裡拆得七零八落的,有什麼好看?走走走,我帶你們四處走走。”
李承乾帶著高陽和李治走開,高陽還向李魚招了招手:“你好好幹活吧,等靈臺建成了,我還要來看的。”
李魚搖搖頭,心知因為這位小公主和小王爺的到來,暫時是解了一劫了。就怕這太子不肯罷手,到時該如何是好?
李魚轉念一想,馬上就想到袁天罡和李淳風了,這兩位活神仙,幹嘛丟在那兒當擺設?得把這事跟他們說說,再有什麼麻煩,讓他們出面。這兩人都是可以直接面謁天顏的主兒,太子想必也要忌憚三分。
這時,李臥蠶騎著頭驢子,已經趕到了工地,站在下邊,招呼一個軍士近前,把王超喚了過去。
李魚打定主意,便向工地外走,坡下堆了很多的建材,李臥蠶和王超站在一堆建材旁邊說話,再不遠處有人抬著夯土石正喊著號子鏗鏗地砸著地面,有些嘈雜,兩人的聲音便大了些,而且李魚從建材後面繞過,兩人也沒看到。
李魚從建材後面走過時,就聽李臥蠶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
“王將軍,不必多想了。他們……海外去的,你想,四方番地,便是供為國寶,天天受人膜拜,……不知曉啊,那是何等安全?……靈臺器物……早脫手……安全……”
李魚聽得斷斷續續,而且本也無心聽人閒話,所以並未走心。直到見了袁天罡,把李承乾的態度一說,袁天罡答應再有類似無理要求,他來搪塞,李魚告辭離開時,才突然醒過味兒來。
靈臺器物?海外?脫手?
王超究竟在做什麼?
李魚心中一緊,急忙三步並作兩步,急急趕回靈臺工地,向人一問,吞天蛤王起已經跟著那個騎驢漢子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