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股三高,指的是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和高募集資金的現象。
高發行價和高募集資金這兩點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上的發行價格定的相對較高和募集資金超過聯交所按照市場所確定的比例;一般來說,這兩種情況是相輔相成的,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價格越高,會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出售股票所募資金量,降低發行成本。
當然這麼做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過高的發行價格,很容易讓投資者望而卻步,從而導致發行失敗。
正是這樣的原因,一般新股上市,上市公司為了營造好的氛圍,會將股票價格放在平均偏低一點的位置,以取得最好的發行成績,募集到足夠的資金。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在上市前就有很好的收益和名氣,或者上市公司對自己的公司和專案都很有信心,就敢於定高一些的發行價格,同時還能募集到很高比例的資金。
至於高發行市盈率,後世來說一般是指股票的收益率,股票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參與上市公司分紅的憑證,上市公司每年產生盈利,你手中握有公司股票,就能從上市公司的盈利中獲得分紅。至於股票交易和炒股這些,只不過是由此衍生出來的市場。
由於公司分紅這種的計算週期過長,不利於計算新股上市的情況,因此對於現在的港城而言,所謂發行市盈率,則改成計算股票交易以後的炒股盈利了。
這樣的計算方式在任何專業人士看來都是笑話,但對於廣大股民來說,這才是最能體現股票價值的地方。因為絕大多數股民都沒有多少金融和商業知識,他們最淺顯的理解,就是我買進了股票再賣出去能賺多少錢,而這樣的新股計算方式,也算是挺接地氣的了。
一個新上市的股票,如果他敢於定一個高發行價,那麼實際上市以後又能交出高發行市盈率和高募集資金的答卷,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能很好證明這家公司的商業價值,一家能創造新股三高的上市公司,在不出現很大意外的情況下,前景都不會太差。
正是這樣的原因,新股三高就成了很好衡量一家新上市公司的標準。
如果你創下了三高標準,那麼你就是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如果你破了記錄,那麼恭喜你,你就會成為市場追逐的寵兒;簡單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破了新股三高記錄,那麼各個資本豪門,就會排著隊給你送錢,這家公司只要不出什麼方向上的大意外,這輩子都不會有資金問題。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每當新股上市,媒體們總會爭相關注新股三高的問題,用這個標準去評價每一家上市公司。
“馬總馬董馬經理馬先生,請問您對這次華通公司破了港城新股三高記錄的結果有什麼想說的嗎?華通公司破新股三高你們未來有什麼預案和發展計劃?你認為這是聯交所搞錯了什麼,還是你在背後動了什麼手腳嗎?這是不是一個內地針對港城的陰謀……”
聯交所大廳,一群記者圍在馬馳身旁,不斷追問著他各種問題。
雖然自己和華通公司最初被當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板,但當華通公司破新股三高記錄的訊息傳來,讓這些記者尷尬異常,可這些記者都是沒臉沒皮的,他們很快反應過來,一個個追著馬馳採訪,完全拋棄了剛才的莊勝濤。
只是這些記者畢竟沒做任何功課,連馬馳的職位都搞不清楚,一個稱呼喊出了五花八門,而後來採訪的這些陰謀問題,則展現了他們的傲慢。
馬馳原本還想著是不是接受訪問,好利用這些媒體做下宣傳什麼的,但當他聽到這些記者嘴裡的稱呼後頓時沒了興趣,因為這些記者既然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的,這種明顯帶有偏見的採訪不接受也好。
馬馳這邊帶著一群記者快速移動,而在另一邊,莊勝濤則像是落光了葉子的樹杈一樣,透露著一股孤獨寂寞冷。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是我先的啊,不管是接受採訪也好,還是破了新股三高也好,都是我先的!
“等一下,可能是資料搞錯了什麼,我的盛科電訊不該是這麼差的。”
莊勝濤拉住一個落在後面的記者,試圖說服對方,但對方卻很不屑:“盛科電訊不差?你是瞎了嗎?回去再仔細看看資料再說話!”
莊勝濤很尷尬,因為當大螢幕上資料更新出來以後,詳細資料也隨之被曝出來了。
僅僅新股上市不過一刻鐘時間,就募集超過三十億港元,發行價和發行市盈率也都遠遠超過了基準線。
莊勝濤很清楚,就是把整個盛科公司給全賣了,也遠遠不值三十億港元,因此他很清楚就算資料搞錯了,那這個三十億港元的公司也絕不可能是自己,自己的盛科只可能是另外一個募集三千萬港元的公司。
其實說實話,新股上市在不到一刻鐘的時間裡能募集到三千萬港元,這放在平時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是值得上頭版頭條的!可現在面對募集三十億的華通,那隻能被秒的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