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山往前翻了翻雪山秘典,這東西倒也不錯,至少比他想得要有參考價值。
“大道萬千,小道億萬,殊途同歸,唯堅守二字而已。”看標記這是當代雪主題的序,自己的第一感覺當真不差,這個人有點意思。
“識,是修行者一切的根源。何為識?你們且忘記書冊上各種玄而又玄的說法,這‘識’說到底便是五感四肢的延伸。”
“藉由識,溝通天地,溫潤自身,提升修為境界,感知世界。又藉由識,操縱飛劍法寶,千里傷人。待得到了極高的境界,還是藉由識,調動天地之力,為自己所用。”
“唯有認清識的性質,識的用處,才能想明白許多事情。不知識為何物,就如不知雙手為何物一樣。能翻書持劍,卻不知是藉由手為止,雲裡霧裡,白白浪費時間罷了!”
南華的言語與先前講師引經據典的路子完全不一樣,沒有什麼先賢聖人的語句,卻在僅僅幾個呼吸之間,就為入門的弟子們疏通了下三境界的脈絡,指明瞭修行的方向。
“步入中三境界之後便是分神,化影,移山三境。分神,化影,練得是一心多用。用識,卻不該發覺自己在用識。識,當為眼口手鼻一般,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隨心用之,本能用之。”
“若籌備再三,喚動劍識,則就落入下乘。何時練的劍識如軀體本能一般,則算是入了分神境界。而化影境界,則是可以分出劍識化作虛影,具有自我意識,去完成一些本體不方便做的事情。”
“移山,則是象徵著你可以溝通的天地之力已經到了相當的境界。若要我說,到這個境界才算是修仙者。否則只能算是修行者。”
眾生聽到這裡都止不住發出一聲驚呼,移山境界何其強大,竟然到了這個地步才算是入門修仙者!
那再往上,上三境界,填海,大乘,通天!這樣的大物該有多麼厲害?
“填海之後,便靠的只是悟性了,明白的天地之理越多,實力也就越強。此時難的是突破心之境界,而非是劍識的力量。”
南華微笑著搖頭,自從他步入上三境界,修為便停滯,幾乎不動。這高境界突破之難,恐怕不論如何形容他人都無法體會。
常人不入上三境,說到底恐怕都沒到拼天賦的時候。如厲有隅那般在這個年紀就臨近大乘的,只有第七境界之上的人才知道他有多恐怖。
眾生先前驚呼之後,躁動始終未停。
南華先前未覺得什麼,只當是眾生震驚於高境界的這些事情。
但久不停息,未免有些奇怪。
抬頭望去,祝青山身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人,自己這個填海境高手也未能察覺。
兩人共執一冊雪山秘典,祝紅雪青蔥玉指點在書冊上,像是在問什麼。
沒錯,試劍鐘聲響徹燕北雪山的祝紅雪在問這個侍讀小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