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母絮絮叨叨的說著,她說的這些話,真假參半。
安慕謙的弟弟安慕恆確實初中一畢業就出去打工了,不是安家真的窮得供不起,而是他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高中考不上,正經的中專也不夠分數線,那些交錢就能上的職專倒是沒問題,可那學費,真心不便宜啊。
安家出不起,安父也不願意出。
在他看來,與其一年交一兩萬的學費去學什麼技術,還不如直接把孩子送去廠子,這樣既能學技術也能賺工資。
學徒期間的待遇不是特別好,但大多包吃包住,每個月還能有點工資,不用花家裡的錢,若是節省一些,還能攢下錢來。
安慕恆也不想上什麼職專,用他的話來說,他真是讀書讀怕了。
職專再不濟,每年也要考試,他一考試頭就大,還是直接出去打工更好。
所以,安慕恆沒能像安慕謙那樣讀大學,不是因為讀不起而把讀書的機會讓給大哥,而是真的沒能力。
但,他小小年級就出去打工是事實;
打工幾年,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幾千塊錢支援給了大哥,也是事實。
對此,不只是安父安母覺得對不住小兒子,就是安慕謙對弟弟也有些許愧疚。
再加上,做父母的往往喜歡劫富濟貧,因為在他們眼中,兒女都是自己的,他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過得好。
大兒子有了出息,他就該拉吧一下小兒子。
“正巧隔壁的李嬸子給你弟說了個物件,小姑娘長得可漂亮了,還是鎮醫院的護士哩。”
“人家姑娘家裡條件也很好,不會拿著閨女換彩禮。”
“可咱家是男方,人家女方家裡不開口明說,咱們也不能裝不明白啊。所以,彩禮要給,還要給一個讓親家有面子,讓人家覺得咱們重視人家姑娘的數額!”
“慕謙啊,我和你爸商量過了,咱們那兒講究萬紫千紅一片綠……人家女方將來還要陪嫁一輛車,索性就湊個整兒,彩禮二十萬!”
“唉,之前我和你爸正焦心,不知這錢到底從哪裡借。現在我總算鬆口氣了——”
方母彷彿擠壓了許久,可平時也沒個傾訴的物件,在最有出息的大兒子跟前,她直接開啟了話匣子。
說到最後,方母小心翼翼的問了句,“慕謙,那二十萬,你、你能拿得出來吧?”
事實上,方母更想說的是,你願意給你弟拿吧?
因為方母也知道,大兒子考進了省城的名牌大學,畢業了肯定不會再回他們那個小山村。
要留在省城,可不是張口說說。
房子、車,還有以後娶媳婦,這些都要錢啊。
省城的消費水平和他們山村可不一樣,那房子,動不動就好幾百萬。
他們村兒就有個孩子,畢業後留在了城市裡,光房子的首付,就把他爹媽逼得夠嗆,險些把家裡的老房子都賣了。
其實,就算賣了,農村的房子也不值錢。
可這足以證明,那家人為了給孩子買房,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啊。
她家慕謙確實有出息,可再有出息,也只是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啊。
這幾年,他們慕謙的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賺的,每年還能給家裡寄些錢,十里八鄉沒少誇獎他一句“有出息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