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
大胃王亦是如此。
網友們喜歡看他們瘋狂的吃東西,還是因為獵奇。
而一旦相似的人太多,除了一張臉,大家不管是食量、速度還是狂吃不胖的體質,幾乎都一模一樣,看得久了、見得多了,也就沒有多少新奇感了。
失去了新鮮感,某些過去沒有注意的細節,也會被人發現、放大。
這時,便會有網友發現:如果撇開驚人的速度、逆天的食量,這些所謂的大胃王吃東西的時候,真是半點美感都沒有。
說是沒有感情的食物粉粹機都是客氣的,什麼河馬吞西瓜,什麼肥豬拱食,什麼餓死鬼搶飯……種種不堪言論,開始在這些大胃王的評論區刷屏。
而且吧,跟多人喜歡看大胃王吃東西,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樣的巨胃、如此的狂吃不胖,是普通人很難達到的。
自己做不到的事,有人做到了,大家自然會關注。
可現在,網上卻流傳著一個“傳說”——
那些大胃王之所以變得這麼能吃,不是他們天生如此,而是去了一個神秘的洞府。
起初,這個訊息只是在吃播的圈子裡盛傳。
慢慢的,訊息就蔓延開來,許多普通的網友也都聽聞了。
有的人一時心動,便按照網上得來的資訊,一路摸索找到了那個山洞。
結果……自然又是吃播界多了一個真大胃王。
這樣的例子多了,從各個角度證明了網上傳說的真實性。
如此,也直接撕下了陶陶等大胃王的神秘面紗——原來他們也不是天生的啊,而是後天得到了機緣。
而這種機緣也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它就擺在那裡,只要你想,你也可以隨時得到!
稀少珍貴的金手指,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大白菜,大家也就對那些所謂的大胃王失去了興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好好的,那個山洞的秘密怎麼會曝光?”
“該死,真是該死!忽然冒出那麼多莫名其妙的大胃王,直接分走了我一多半的流量——”
關注度降低,錢也跟著少了啊。
陶爽開始焦躁。
而這種焦躁,隨著神秘洞府的揭秘,變得越來越嚴重。
其實,陶爽還算好的。
她畢竟是第一個真大胃王,佔了先機,哪怕隨後出現了很多仿版、同款,她在這個圈子裡,也有著特殊的地位。
越來越多的大胃王出現,而觀眾們卻有了審美疲勞。
蛋糕變小了,而搶食的人變多,每個人搶到嘴裡的利益就越來越少。
實際的收入遠遠低於那些人的預期,就是前期出名的某些大胃王,到手的錢也縮水了。
即便是這種情況,陶爽的收入,也是諸多大胃王中最多的一個。
但,陶爽不滿足啊。
她品嚐過爆紅後帶來的甜頭,也擁有過全盛時期超高的收入。
當這些逐漸降低,每每都能突破新低記錄,陶爽又是鬱悶又是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