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心若和安逆鴻一樣,家中都是經營珠寶生意的。
只不過,顧家沒有安家那般的底蘊,發家史也不過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年。
還是當年顧心若的爸爸,年輕時去港城闖蕩,機緣巧合下,接觸到了這個行當。
顧父也是個有魄力的,覺得珠寶行業有前途,就賭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先試著經營黃金首飾。
那時恰逢國內開放的好時代,人們漸漸富裕了,也開始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
而鑽石、寶石什麼的,還沒有流行起來,華國人還是更喜歡金飾。
不管是結婚時講究的三金,還是男人為了炫富而掛著的大金鍊子,亦或是孝順老人的金戒指、金耳環,都極大的促進了金飾市場的發展。
顧家,便是在這個時候發跡。
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顧氏珠寶的經營範圍也不斷擴大。
黃金、鑽石、鉑金,再到隨後的玉石、翡翠。
一直到現在,終於有了比較齊全的類別,在國內的珠寶品牌中,也算有了一席之地。
當然,顧家還是比不上安家這樣的老牌珠寶大亨。
跟安家這樣的傳承了三四代的家族相比,顧家頗有點兒暴發戶的意思。
顧父的行事風格,也非常的暴發戶。即,賺了錢就開始花天酒地、亂搞胡搞。
小三小四小五的找了一大堆,私生子、私生女更是弄出了好幾個。
不過,顧父還算沒有徹底昏了頭,並沒有將這些全都弄回家,家裡始終只有老婆一個女主人。
就是私生子女,也是挑了其中最有出息的一對兒女,把他們帶回家、認祖歸宗。
顧心若是原配所出,也是家裡最大的孩子,她還有個同母所出的弟弟。
弟弟比她小了將近十歲。
原本,顧母沒想拼兒子,她不是個重男輕女的人。
但,隨著丈夫一而再、再而三的弄出私生子,還把其中一個帶回了家,深深刺激到了顧母。
顧母哭過鬧過,可就連她的親爸親媽都勸她:要不,你還是給女婿生個兒子吧。
顧家不是過去的顧家了,人家現在大小也是個富豪,那麼多的家產,總要有個男丁啊。
顧母也不知道是把父母的話聽了進去,還是被血琳琳的現實逼到了絕境,最後,她竟也信了這個論調——顧父不是花心風流,他在外面搞女人,只是為了生兒子!
是啊,顧家偌大的家產,肯定要留給自己的親兒子。偏偏你個做妻子的不想生,人家就只能另找別的女人了唄。
有了這種想法,顧母冒著高齡產子的危險,硬是在三十七歲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兒子。
也不知道是顧父玩兒累了,還是真的有了“嫡子”而收了心,自小兒子出生後,他就很少出去鬼混了。
至少,他沒再弄出什麼私生子。
顧母覺得是自己賭對了,她又是得意又是懊悔。
得意於自己押對了寶,用兒子挽回了丈夫的心。
懊悔的是,自己明白得太晚了,平白弄出那麼多的小野種。
更讓她心塞的是,丈夫還把一個私生子弄回了家,對他諸多培養。
這可不行!
現在的顧家,是她和丈夫攜手打造的。
顧家的一切都有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