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個吳曉娜是大四的學生,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偶爾跟同學一起出去玩,卻碰到了幾個小痞子。
吳曉娜長得不是那種大美女,卻也是清秀小佳人。
幾個痞子喝了點兒酒,跑過來對著吳曉娜又是吹口哨,又是說些不乾不淨的話。
吳曉娜和同學嚇壞了,她們都是單純的學生,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
就在兩人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一個長得高高壯壯的小夥子衝了過來。
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幾個小痞子打跑了。
英雄救美,永遠都是男人捕獲女孩子芳心的最佳方法。
吳曉娜的同學有個青梅竹馬的男友,所以,對這位小夥子只有感謝。
而吳曉娜卻從未談過戀愛,只覺得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候,那個男人從天而降,宛如大英雄般救了自己。
她對這個小夥子便有了幾分好感。
當然,這種好感也有可能是感激,且只是短暫性的。
如果就此別過,吳曉娜估計慢慢也就淡忘了。
但那個小夥子似乎對吳曉娜很有好感,有了這次的接觸後,他便經常來找吳曉娜。
他沒有直接表現出追求的姿態,而是打著“請教”的旗號。
他中學肄業,沒啥文憑,靠著家裡的關係弄了個廠子待業青年。
而所謂待業青年,其實就是無業。
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要麼做點小生意,要麼學門手藝,努力謀個出路。
可他卻啥也沒幹,就是等著單位安排。
最初,吳曉娜戴著“恩人”濾鏡,小夥子表現得又很好,所以沒有覺得不對勁,反而覺得小夥子有追求。
畢竟在八十年代末,個體戶雖然賺錢,可社會地位還是不如正規職工。
就像他們這些大學生,畢業後,也都是分配到正式的企業或是單位,而不是鼓勵什麼自主創業。
小夥子雖然是個待業青年,可人家還是很上進的,他對吳曉娜說自己報了夜校,準備考個文憑出來。
吳曉娜自己就是靠學習才能讀上大學的人,她格外喜歡努力、愛學習的人。
小夥子沒啥文憑,可、可人家知道上進啊。
看著他經常拿著一些問題來問自己,吳曉娜那顆感激的心,慢慢衍生出了幾分好感。
小夥子很機靈,察覺到吳曉娜的態度轉變,愈發殷勤。
他還不著痕跡的告訴吳曉娜自己家裡的一些事:父母都是企業的老職工,哥哥姐姐也都有正式工作,他是老么,最受家裡寵愛。
小夥子還隱晦的提及,他的乾爹,是廠子裡的人事處幹事。
而他們的廠子,也有大學生分配名額。
這個年代,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可天之驕子也有苦惱——分配不由己!
留在省城、進入福利好有前途的大型企業,這是分配;
被分去某個偏遠的小縣城,弄個效益不好、幾乎瀕臨破產的小企業,這也是分配。
同樣的分配,結果卻天差地別。
吳曉娜聽多了學校的師哥師姐們的故事,即使距離畢業還很遠,可也想著應該提前做準備。
小夥子說的話,讓吳曉娜愈發心動了。
慢慢的,吳曉娜就徹底被小夥子攻略了,兩人正式確立了關係。
剛談戀愛這兩年,兩人還是挺甜蜜的。
小夥子終於靠著家裡的關係,弄了個臨時工的名額。
雖然沒有編制,但小夥子也說了,他爸就快退休了,等他一退休,他就能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