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人,同樣一些事,但經歷的順序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比如今天這件事,如果安妮先領著董雲浩回安家,他既沒有親身遭遇閉門羹,也沒有跟安家做對比,他對父母不會有什麼不滿。
興許,等他在安家被伺候得舒舒服服,吃飽喝足,散步一樣回到董家時,看到父母,還會覺得愧疚——他怎麼能先去老丈人家,而把親爹親媽丟在一邊?
如果董母再適時的挑撥幾句,安父安父盡心盡力忙了一整天,在董雲浩心裡,非但落不到什麼好,還會招埋怨。
就是對“安嫻妮”這個妻子,董雲浩也會生出幾分不滿,甚至還會拿著她跟溫柔小意的前女友做對比。
心底興許還會覺得安嫻妮任性、強勢,繼而腦補:她之所以這麼霸道,就是仗著自家條件比董家好,所以才不看重婆家,而是一味的偏著孃家。
似董雲浩這般大男子主義的人,表面看似要強,心裡卻極度自卑。
他很清楚,自家的條件確實不如安家好。
而在他和安嫻妮結婚的這件事上,安家花了不少錢,反倒是他們董家,明明是娶媳婦,卻弄得像倒插門一樣。
換個有良心、有擔當的男人,妻子和岳家這般付出,興許還會感激,並想著回報他們。
董雲浩這樣的渣男卻不同,他享受岳家給與的好處的同時,還懷疑妻子“仗勢欺人”。
這就好比,他花了別人的錢,卻還要別人把他當大爺。
別人想表現得像個正常人,想要跟他平等的對話,他就覺得對方是在瞧不起他,繼而生出怨懟!
很強盜的行徑,董雲浩以及他的家人,估計卻覺得非常正常。
安妮透過原主少得可憐的記憶,又透過短暫的接觸,漸漸摸清了董家人的秉性。
所以,在回國前,她做了一些準備。
表弟會來,這不是安妮安排的,但她可以利用這件事啊。
而隨後的事,既有巧合,也有安妮精心排序的功勞。
嗯,看到董雲浩眼底的不滿、嫉妒,安妮表示,今天的收穫很不錯。
“哎呀呀,看看今天這事兒弄得,真是,哎呀!”
董母素來伶俐的牙齒,今天也有些打結。
她訕笑著打著哈哈,試圖將眼前的尷尬遮掩過去。
忽的,想起兒子還沒吃飯,她提了提手裡的打包袋,“走走,回家,咱們趕緊吃飯!正好有飯店打包回來的東西,我再給你們弄個湯——”
董母覺得,她都親自下廚做飯了,應該能夠表明自己足夠疼愛兒子。
殊不知,董雲浩又在心裡忍不住的對比——
自己遠行歸來,丈母孃和老丈人,魚肉海鮮的擺了滿滿一大桌子,這般豐盛的午餐還不算完,丈母孃還貼心的單獨煮了面。
用老人家的話來說,“出門餃子進門面,你們啊,平安歸來真是比什麼都強!”
他們當地的習俗,丈母孃記得,他的親媽卻不記得!
還什麼弄個湯,哪怕她老人家給下碗麵條呢。
東西不東西的不重要,關鍵還是老人的那份心意!
當然,真正讓董雲浩炸毛的還是“打包”兩個字。
什麼叫打包?
在飯店吃剩了的東西,捨不得丟,這才讓人拿個袋子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