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
安建國聽到外面門栓響動,卻沒有聽到敲門或是叫門的聲音,不禁有些擔心,趕忙從屋裡跑了出來。
結果,人剛走到院子裡,就迎頭碰到了自己的親爸。
安建國愣住了,呆呆的問了句,“你怎麼來了?”
這處位於城郊的三合院,是安爺爺留下來的。
房子是破舊的磚瓦房,紅磚紅瓦,年歲有些久遠,瓦片都有些酥掉了。
一到下雨,房子就漏水。
尤其是客廳那間屋,北牆上被雨水泡出了一大塊雲彩,空氣潮的時候,還會長出一層黑乎乎的黴菌。
房子是老房子,窗子並不大,且窗框是木頭的,漆有些脫落,看起來笨重又破舊,大白天屋裡的光線也不太好。
這處院落最大的好處,就是面積夠大。
前面的院子足足有上百平方,三間北屋,兩間西屋,還在院子裡搭了一個小廚房加浴室。
過去安爺爺、安奶奶還活著的時候,老兩口除了照看孫子孫女,閒暇之餘,還會在院子裡種些菜。
所以,院子並沒有都鋪了水泥地,或者鋪花磚,而是被分割出一塊塊的菜地。
家裡可以種菜,確實便利很多。
可麻煩也不少哇。
因為是泥土地,再怎麼打掃,院子裡也看著灰突突的。
一要是刮個風、下個雨,院子裡更是一片泥濘。
平房沒有廁所,只能去街上的公共廁所,夏天還好,要是大冬天,還真是有些要命。
而且吧,這年頭開始流行住樓房,乾淨又明亮,還洋氣。
能住上樓房,更是有錢、有本事的象徵。
就是那些老年人,也喜歡往樓上搬,而不是住在處處不方便的平房。
且隨著城市的建設,市區的老舊房子都被拆遷了。
繁華地段,已經很少看到平房。
也就是城郊,或是城外的農村,人們還住著平房。
這也就導致了一種社會風氣,人人都覺得,沒錢或是農村人才會住平房。
而城裡人,有錢人,就該住樓房。
安家一共有兩套房,一套就是這棟老房子,另一套則是安大福單位分的福利房。
福利房面積不大,也就是兩室一廳。
但勝在是樓房,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
房子是這兩年剛蓋的,雪白的牆壁,大大的日光燈,陽臺明亮,整個屋子看著都亮堂、舒適。
安大福拿到這套福利房的時候,安建國三兄妹已經被擠兌出了安家,他們也就沒能住上新房子。
這是他們心底最大的一個結,也是三兄妹記恨安大福的一個原因——明明是他們安家的樓房,結果他們這些正兒八經的安家人卻沒住一天,反倒便宜了常慶華那個拖油瓶!
每次去安家,看到常慶華一個人就佔了一間屋,屋子裡的床、大衣櫃還有寫字檯什麼的,也都是全新的。
而常慶華更是一副“主人”的架勢,只把安建國三兄妹刺得眼睛疼!
再加上日常的很多小事,安建國三兄妹和安大福這個親爹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多。
即便沒有達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卻也差不了多少。
比如,安建國三兄妹住的這套平房,安大福就很少踏足。
今天忽然上了門,安建國可不就有些傻眼嗎。
“廢話,我自己家的房子,我想來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