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萍”快走幾步,來到了安妮面前。
走近了,看得也更清楚了,“聶金萍”咬牙細細打量這位看起來五六十歲的老頭子。
嗯?
“聶金萍”發現,這人她還真有點兒印象。
應該就是那天她爸帶她去交錢,兩個長輩在那裡討價還價,乖乖坐在角落裡的她,偷眼瞟了一下。
不過,那時的老人看起來更年輕,也更加的意氣風發。
想想也是,聽說人家是他們鄉最有出息的能耐人兒,明明是個農村人,卻把一大家子都帶去了省城。
省城啊,那裡可不是縣城,而是他們這些鄉下人一輩子都未必能夠踏足的地方。
聽說,人家還把大女兒、二女兒都安排進了省城的工廠,直接變成了光榮的工人。
也就是三女兒年歲不到,只能先上學,否則,估計也被他弄到廠子裡去了。
即便沒有到上班年紀,這位能耐人兒還是走關係在縣城先給三女兒弄了個縣醬油廠的名額。
而這個名額,人家根本瞧不上,這不,剛到手,就準備賣出去。
“聶金萍”的爸爸也是個訊息靈通的聰明人,聽到這個風聲,趕忙想辦法跟人家搭上了關係。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聶金萍”家裡花了一百塊錢買到了這個名額。
一百塊錢啊,也就是“聶金萍”爸爸是木匠,放開政策後,接了不少活,這才攢下來的家底。
換成普通的老農民,估計是一家人半輩子的積蓄。
饒是“聶金萍”爸爸有手藝,掙錢也比種地快一些,一百塊錢也讓他們家傷筋動骨。
但,值!
畢竟有了那個工廠的名額,“聶金萍”就能跳出農門,成為人人羨慕的城裡人。
將來再找個城裡人嫁了,她這輩子就算是有了保障。
“聶金萍”不是家裡的獨女,卻是最小的女兒,所以格外受寵愛。
小姑娘嘴巴甜,也會來事兒,家裡的幾個嫂子都被她哄住了,對於她掏光家底的行為,倒也沒有太反對。
就這樣,小姑娘順利來到了縣城,成為了“聶金萍”!
而城裡的生活,也果然比農村強太多了。
縣醬油廠有自己的宿舍樓,雖然是筒子樓,可好歹是樓房啊。
下雨不漏雨,路上不泥濘,更沒有那種令人作嘔的糞臭。
電燈、自來水,還有單位的食堂,小日子過得不要太舒服。
每個月除了工資,還有農村人根本就沒有的各種票據,小姑娘會來事兒,每個月發了錢和票,只給自己留下必需的,剩下的全都寄回老家。
父母覺得她孝順,兄嫂也認為她懂事、不忘本。
當初的一百塊錢也不算白花了,這不,幾年工資攢下來,也超過一百塊錢了。
“聶金萍”以及她的家裡人都覺得,如此再過個一兩年,找個合適的物件,“聶金萍”也就圓滿了。
誰能想到,好日子才幾年啊,就被打破了。
“聶金萍”心裡憋屈得厲害,看向安妮的眼睛裡更是帶著些許憤恨:你怎麼能這樣?
我們家拿到這個職工名額,是花了錢的,足足一百塊呢。
當初說好永不反悔,並且各不打擾。
這才幾年啊,怎麼說變就變了?
“聶金萍”也聽說了,這位能耐人兒最終還是把自己“能耐”進監獄了,說是犯了經濟錯誤,被判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