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蘇娜就像個指揮有度、條理分明的指揮官,抱胸站著,嘴裡不住的發出指令。
而安妮就像個完美的執行者,有條不紊的整理著兩人的行李箱。
兩人的配合可以說是完美,彼此間的默契更是讓節目組的工作人員都有些驚訝。
話說,娛樂圈的“閨蜜”絕大多數都是要打上雙引號的。
大家鏡頭前親親熱熱、笑靨如花,轉過鏡頭就形同陌路,塑膠花什麼的,簡直不要太常見。
而《花樣姐妹》之所以選定一個明星+一個非明星的組合,就是因為這個。
兩個藝人搭檔,哪怕是圈中有名的鐵閨蜜、好朋友,一旦上了節目,就各種鉤心鬥角、明爭暗鬥。
好好的節目,也會變成大型撕逼現場。
當然了,撕逼什麼的,確實能夠吸引流量,讓節目爆紅。
但這樣的真人秀太多了,觀眾看得都有些審美疲勞。
《花樣姐妹》的編導便想做一檔與眾不同、清新和諧的真人秀。
所以,他們儘量避開了塑膠花閨蜜的坑,而且選用了明星+非明星的組合。
還別說,看多了各種撕逼、各種抹黑、各種爭奇鬥豔的綜藝節目,《花樣姐妹》就像一股清流,吸引了不少觀眾。
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明星在那兒明爭暗鬥的,也不是所有觀眾都喜歡看一群光鮮亮麗的明星故意窮遊的,這樣的橋段,看多了,真的會產生心理性厭惡。
《花樣姐妹》不撕逼,不抹黑,不故意製造矛盾,也不會惡意剪輯。
不窮遊,不為難嘉賓,不搞要飯弄錢那一套,就是一群人吃吃喝喝、玩玩樂樂。
看著鏡頭裡的明星們,悠閒自在的暢玩於各個或幽靜、或優美的景點之中,觀眾們竟也有種心靈放假的感覺。
《花樣姐妹》第二季延續這第一季的風格,所請的嘉賓,或許咖位不是特別大,但都是智商、情商雙商線上的人。
他們很明白節目的定位,也知道自己在節目中要維持的人設。
什麼反差萌,什麼溫馨之中鬧出一點小驚喜,幾人簡直是遊刃有餘。
就是年紀最小的孫詩韻,也在節目中表現的非常好。
當然,五組嘉賓中,最搶眼的還是蘇娜和安妮。
不管是節目組的工作人員,還是參加的嘉賓們,都有意無意的格外關注這對組合。
最初是因為蘇娜的咖位足夠大,且最近熱度不斷。
就在蘇娜來錄製第一期節目的時候,她的那部電視劇開播了。
兩家衛視同時播出。
觀眾換臺的時候,驚鴻一瞥的看到了蘇娜出現,習慣性的一換臺,結果入眼的還是她。
電視劇播完了,還有各種前情回顧、下期預告,兩家衛視擷取的片段不同,換著臺都能連上劇情,讓觀眾有種錯覺,感覺今年暑假的電視臺,都被蘇娜承包了。
而那部戲製作很不錯,演員什麼的也都靠譜,不但得到了八點檔固定觀眾群——中老年婦男婦女們的喜歡,還吸引了一些年輕的觀眾。
彷彿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談論這部戲戲。
消失了兩年的蘇影后,憑藉這部出彩的大女主戲強勢迴歸,微博粉絲量在短短几天內,暴漲了兩百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