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樣,安妮沒有叛逃,還帶回了極為珍貴的資料,真相到底如何,就沒有必要追究了。
再者,經歷了這次“叛逃”,“安霓虹”也算是見識過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奢侈與享樂,以後再有什麼誘惑的時候,應該也能抵擋得住。
竇爺爺不動聲色,心裡對這個未來孫媳婦更滿意了幾分。
這是安妮沒有預料到的。
竇爺爺人老成精,想得也比年輕人更周到。
現在不比過去了,國家開始將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有了金錢、利益的衝擊,人心似乎也亂了。
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只講奉獻,也開始追求個人生活。
而有些人,註定是要奉獻的,比如軍嫂。
不管能不能隨軍,軍嫂都是極為辛苦的。
丈夫常年不在身邊,家裡的老人、孩子以及生活重擔,都需要軍嫂自己承擔。
軍嫂,不但要忍受生活上的辛苦,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孤單與寂寞。
都是年輕人,別人家小夫妻恩恩愛愛、甜甜蜜蜜,她這邊卻是孤枕冷席,一年兩年還能忍受,時間久了呢?
再加上現在外面的誘惑太多了,真是防不勝防。
就像誰誰家的兒媳婦,就因為在外事賓館工作,被個老外送了點小禮物,就丟下家裡的一切,跟丈夫鬧離婚。
破壞軍婚是違法的。
可事情牽扯到了外賓,女方家裡也是部隊的,兩下里鬧了兩三個月,到底還是離了婚。
就在前兩天,竇爺爺聽說,剛剛領了離婚證的女人,扭頭就跟著比她大十幾歲的男人出國了。
唉,人心不古啊。
經濟發展了,可人卻變得“向錢看”,哪裡還有人講什麼奉獻?
相較於這種結了婚再因為受到誘惑而鬧離婚的媳婦,竇爺爺反倒覺得“安霓虹”這樣的情況更好。
她出過國,經受住了考驗,以後再面對什麼誘惑,也能守住本心。
家裡有這樣的媳婦,援朝也能放下心來在部隊好好幹。
援朝還不到三十歲呢,已經升到了營長,再好好幹下去,沒準兒能超過他這個做爺爺的,在部隊成就一番事業哪。
竇爺爺越想越滿意,便藉著晚上吃飯的機會,跟安父交代:“我看虹虹很不錯,援朝也老大不小的了,要不,就給他們把事兒辦了吧。”
竇父還沒說話,竇母倒是連連點頭,“好、好,我也覺得讓他們儘快結婚好。虹虹出了一次國,變得越來越懂事了。”
過去的“安霓虹”嘴甜是嘴甜,也會來事兒,但到底少了點實誠。
這次去了趟霓虹,“安霓虹”居然還知道給她這個未來婆婆帶禮物了。
一整套最新出產的資生堂啊,華僑商店裡要賣好幾百,不但要外匯券,還未必能買到這樣的新款。
竇母是軍醫院的大夫,夫家又是這樣的紅色家庭,她也是見過世面的,見過、用過的好東西更是不在少數。
可這護膚品是未來兒媳婦送的,是孩子的一番心意,跟自己買,絕對是兩碼事。
至少,竇母從安妮身上感受到了她對自己這個做婆婆的尊重與關心。
“嗯,我聽相關部門的同志說了,虹虹這次在霓虹表現得確實很不錯。”
竇父雖然在軍工廠工作,可並不是個純搞技術的書呆子,跟著部隊南征北戰長大的孩子,也傻白甜不到哪裡。
他也隱約猜到了安妮的“立功”另有真相。
但,正如竇爺爺想的那般,不管過程怎樣,結果就是“安霓虹”回國了,還帶著國內急需的核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