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透過基督教會,結交了幾位夫人。
她們出身名門,本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其中還有兩三位也曾經留過學,是真正的高知識分子。
而絕非那些讀了兩天書,就自詡新女性的人。
她們也是虔誠的基督信徒,並不是那些為了追求時髦,或是標榜自己新潮而來做禮拜的偽信徒。
這幾位夫人在省城都很有社會地位,不管是孃家還是夫家,也都是極有影響力的家族。
她們對於安妮的觀感很不錯,覺得她雖然因循守舊,雖然沒有讀過書,整天一身落後的前清服飾,但卻是個有自知之明、心地淳厚的人。
可不像某些人,不懂裝懂、東施效顰,覺得穿上洋裝、說兩句“密斯”就是時尚名媛了。
跟這樣的人相比,安妮的“不懂就是不懂”,反倒更讓人覺得真實,跟她相處起來也格外舒服。
經過接觸,幾位夫人也知道了安妮的遭遇,對於她的情況,幾人都很是同情。
唉,那個曾大才子,她們也是見過的,看著英俊體面、談吐斯文,怎麼竟這般絕情?
還有那個什麼周雅,一聽就是勾引男人的狐媚子,仗著自己讀了兩天書,就覺得自己了不起。
哼,說到底,她就是個省城最普通的小市民,家境也就比貧民好一些。若沒有洋學生這層外衣,她根本不可能嫁入縣城的望族曾家。
幾位夫人本身都是正室原配,自然看不上那些以“愛情”為由插足別人家庭,搶奪別人丈夫的第三者。
因著這一層,幾位夫人待安妮也格外親近。
平日裡,除了教會的活動,她們私底下的聚會或是趴體,她們也會根據具體情況邀請安妮參加。
安妮從最初的縮手縮腳、戰戰兢兢,漸漸變得從容起來,雖然依然害羞靦腆,卻也沒了那種小家子氣。
不過,她還是沒有像那些為了不讓人恥笑、盲目追求流行的夫人那般,穿著並不適合自己的洋裝,而是繼續一身傳統服飾。
她長得好,穿的衣服雖然老式、過時,但做工精細,且料子上乘,再加上安妮嫻雅溫柔的氣質,竟有另一種美感。
時間久了,安妮倒也成為省城上流社會社交圈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連不少歪果仁見了,也忍不住讚歎:好一個華國古典美人。
就在安妮在省城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曾家夫婦找了上來。
這時,已經是臘月了。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煞叫花”。
這句S省俚語的意思,一則是說臘月冷,二則也是說窮苦人家飢寒難過。
基督教會一直致力於做善事,所以,這樣的寒冬時節,自是不會少了施粥的活動。
作為教會的積極成員,安妮先是捐了一百塊大洋,隨後更是跑前跑後的幫忙。
安媽媽心疼安妮,便跟在她身後打下手。
主僕兩個正忙得滿頭大汗,便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霓兒,我終於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