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妮找了幾天,總算在紡織廠附近找到了房子。
這次她倒不是被嫂子嫌棄,被擠兌著搬走的。
事實上,徐大嫂還有些捨不得他們孃兒六個離開。
原因無他,徐春妮回到孃家的第一天,就給了徐大嫂五塊錢做生活費。
另外,她還拿了五斤從黑市上用高價買來的白麵和一斤五花肉。
不管是看在錢和東西的份兒上,還是知道徐春妮手裡有錢、不是落魄了跑回孃家求收留,徐大嫂對徐春妮和五個孩子都很熱情。
只是,徐家就兩間屋,卻住了八口人。
徐大哥兩口子,徐老孃,還有徐家的五個孩子。
其中徐家大兒子結了婚,小兩口沒有房子,只能住在家裡。
老二下了鄉。
下頭還有三個孩子。
這樣加起來,照樣還是八口人。
進門就是炕,連個轉身的地方都沒有。
一間屋用布簾子隔成了兩間,屋裡放個屁,全家都能聽到。
本來就窄仄,徐春妮帶著孩子再擠進來,更是連個喘氣的空間都沒有了。
徐春妮自己就先忍不住了。
這一世的她,又不是周愛敏經歷過的前世,徐春妮手裡握著將近二百塊錢呢,足夠他們租間像樣的屋子,然後再置辦一些生活物品了。
見不得幾個孩子小心翼翼、寄人籬下的模樣,徐春妮一咬牙,便託人在自己單位附近找房子。
這年頭住房都緊張,不過還是有富裕的。
徐春妮租的這戶人家,房主是個孤寡老太太,丈夫和兒子都是烈士,政府和單位工會對她都十分照顧。
即便她一個人住著一個整院,眼紅得不少,可也沒人敢算計。
老太太上了年紀,受不得孤單,又知道自己獨自霸佔一個院子招人恨,便有意將剩下的三間西屋租出去。
正好徐春妮託的人,跟老太太認識,便幫著她說和了一番。
徐春妮是個老實本分的女人,甚至有點兒懦弱,但這樣的人,看著就讓人放心。
老太太又看周愛國兄妹五個都是懂事、乖巧的孩子,也就同意把房子租給他們。
她從中介人那兒聽說了徐春妮的情況,很是同情,還將自家不用的床、傢俱都拿出來給他們孃兒六個用。
徐春妮去單位借了些工業票,又去機械廠找到安妮,“逼”著她去跟同事借了些油票、工業票,然後去置辦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