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多的還是遷到登萊去了,移居的遼民太多,給登萊那邊帶來極大的壓力,本地土著和遼民的衝突不絕,吳橋兵變其實也是當地士紳主動挑釁遼兵,致成大禍。
當然現在登萊的壓力比歷史上要小很多,很多遼民沒有去登萊,歷史在這裡轉了個彎,相當多的遼民去了臺灣,成為了和記的一份子。
有大量的遼民掩護,在遷移的包衣之中少一個婦人加一個孩童問題並不大,只是要穿過一些駐軍的防地,沒有切實的關係肯定是不可能的事。
李明禮一陣猶豫,小聲道:“是哪位漢軍將領?”
“石廷柱。”曹振彥笑了笑,說道:“當然他不可能知道我的身份,只是他曾暗中於我父聯絡,想設法與大明那邊取得聯絡。”
“愛塔之事過後,他們還敢這樣?”
愛塔就是劉興祚,早在努兒哈赤正式反明之前就歸附投降的漢人,劉氏家族也成為與女真人家族一樣尊貴的漢軍家族,結果這麼一個漢人居然還是暗中與大明勾結,並且假死反叛,這事成了努爾哈赤晚年最大的心病,李永芳被剝奪大權和鞭打,很多漢將不再受重用,原本成編制的漢軍全轉為包衣,少量抬旗,只有極少的漢軍留存,主要也是因為愛塔反叛的事帶來的後遺症。
“就是愛塔的事創傷太多。”曹振彥也不敢多說,雖然四周無人,但一個旗鼓包衣佐領和一個抬旗漢丁說話太久,也容易被人矚目。
他匆匆道:“等我安排,現在漢軍上層人心浮動,大家都覺得前程黯淡,別的事不敢做,將你的家小送走只是件小事情。”
“還有趙貴的家人,怎麼辦?”
“一併送走就是。”
曹振彥擺了擺手,趕緊離開了。
……
終於臨近鐵山,一路上不知死了多少人,李明禮板著臉,強壓住內心的波折和無邊的痛苦。
不遠處一群瘦弱的少年在爭搶拳頭大的高粱餅子,這是在村落中的一片廢墟底下翻出來的。
還有幾個老婦在添食著窗戶紙,糊紙是用的漿糊,用的是麵糊,可以充飢。
更多的人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有人趴在田野上的殘雪和泥土,開始把麥苗往嘴裡塞進去。
這種行為被阻止了,皇太極是叫遼民過來就食,也有暫時安置的打算,麥苗吃光了,明春他們吃什麼,移居的遼民全死光了,女真人也不好對大汗交代。
還好這兩天來一直在分流,一部份遼民開始往南方而去,朝鮮人的地界也窮,可是好歹會比東江的屯民區要富裕一些,在那裡這些遼民只能和朝鮮人搶糧食,女真人則會大開殺戒,沿途將會是鐵與火的世界。
曹振彥在下午時找到了李明禮,他告訴李明禮已經和石廷柱說妥,天黑之後送大丫等人到十幾裡外的東江區域,那邊有毛有俊的駐軍,在其之後也是大量的遼民逃到那裡聚集。
“叫大丫不要停留,過去之後趕緊走,過了鐵山往寬甸方向跑。”曹振彥沒有久留,匆忙交代便匆忙離去,曹振彥很忙,他是十四阿哥身邊的紅人,十四阿哥初次上陣,身邊有很多雜事需要這個精明的漢人包衣首領幫著操持。
傍晚時分,大丫和趙貴的家人暗暗集中在一起,趙貴和李明禮將身上所有的糧食紛別給家人偷偷裝好。
“兵荒馬亂的,你們走了也不引人注意,只當是走失或掉隊了。”李明禮叮囑道:“到鐵山不要怕累,別停留,危險的很,一路往江口走,想辦法過江,然後往寬甸一帶走。”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