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物資較為豐富,經濟也發達,所以各種情況都還算好,在北方則不同,鐵器很缺,和記的出現在這幾年相當程度的緩解了缺鐵的狀態,但和記也沒有把全部的出產都放在國內市場,日本一樣缺鐵,東南亞市場對鐵器的需求也很大,並且利潤也是相當的高。
“過百萬件鐵器,一年最少賣好幾百萬,還有幾百萬件出海。”姚宗文的三角眼裡滿是貪婪的光芒,他緩緩道:“現在應庚兄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眼紅,不管怎樣都想把和記給吃下來了吧?”
“那也得有力量才行!”霍維華攤手道:“本人是愛莫能助了,廠公已經再三警告,絕不准我再摻合進去,再有薊鎮之事,我性命難保。”
以魏忠賢的脾氣,做過這樣的警告就不可能是虛應故事,霍維華很得魏忠賢的信任,由太僕寺卿轉任兵部右侍郎,並且可以署部務,在很多對外的軍事佈置上崔呈秀只出主意,甚至連主意也不出,凡事都是霍維華來拿主意或是直接下指令,權力是大,遭的忌諱也多,閹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田爾耕許顯純崔呈秀,哪個是善男信女?宮裡還有王體乾等人,也都在爭權奪利,還有魏良卿這個不省事的,三黨之中也原本就有齟齬在,沒事想伸腿給霍維華使絆子的人大有所在……
姚宗文也知道此理,但他實在有些捨不得。
封鎖邊境,拿捕張瀚,這事他們不關心。這幾年他們沒做別的事,就是一直在尋訪和查察和記的生意脈落,有多少大車,多少分行分店,帳局裡存著多少銀子,各商行倉庫裡存著多少貨物,靈丘和遵化的鐵場一年能產多少斤生鐵……
這此東西和記也沒有刻意保密過,所以只要有心都能打聽得出來,何況做這件事的都是大人物,東廠的打事番子,錦衣衛的校尉,各處的官府,大士紳,大商人,都能利用的上,訊息來源相當的多,也有很多不可靠的,可是按時間積澱下來,也確實是差不多就是這樣的結果了。
和記一年獲利,當在千萬以上!
初知這個數額的時候,姚宗文都被驚的翻了個根頭。
明末戰亂頻繁,朝廷用度開銷直線上升,原本一年三百多萬的收入遠遠不夠,萬曆皇帝斷然先開徵遼餉,天啟年間對各種稅額都有增加,包括茶稅等工商稅在內,年收入達到一千萬冒頭。
這已經弄的天下騷然了,到崇禎年間加練餉和剿餉,三餉加起來一年收入兩千萬,已經成為百姓沉重的負擔,而和記,一個商行,輕輕鬆鬆年收入過千萬,如果不是經過兩三年的謹慎調查,如毒蛇般的躲藏在暗處一直盯著和記不放,能得出這樣嚇死人的結果?
這一下,和記在北方的強勢和維持著強大軍隊的原因就徹底搞清楚了。
沒有一年千萬的收入,哪有那麼多大炮和鎧甲,還有那麼多效死力的將士?和記的這麼龐大的財富,已經足夠叫所有人眼紅了,姚宗文就在這時被拉下水,也迅速為和記龐大的財富所震驚,原本還想過要兩頭下注的心思立刻淡了下來……真打起來,和記商行一定要查抄,就算將來和記得了天下,能將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殺了不成?為敵國時,什麼樣的舉措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算帳也是往皇帝和當國者的頭上去算,算不到一個都給事中頭上!
也就因為如此,姚宗文上竄下跳不遺餘力,就是想搶先把和記的財富弄到手,就算上頭的大人物們吃肉,他只能喝湯,這一口湯,最少也是好幾十萬兩的銀子……
可惜事有不協,和記相當強硬,而朝廷又過於軟弱了。
身為朝局中人,又一直在京師待著,姚宗文這一類人對皇明朝廷的力量過於高估,而對和記這樣在外發展的力量又有所低估。
在很多人心裡,和記誠為大敵,但其冒起太快,底蘊還不如女真人,姚宗文說是不怕和記清算,實際上內心深處從未覺得,和記能夠成功打進來,滅掉大明,成立新的王朝……
這樣的事,在天啟年間,真的不會有人想起來。
就算偶有閃念,這種想法也被貪念壓下來,被視為是過於膽怯的多疑想法而已。
“那就再等機會吧。”姚宗文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此時是不宜再出手了。遼西要有大戰,北方和記虎視眈眈,內部還有王二舉義,到處烽火,這時再出亂子,皇帝必定大怒,魏忠賢也會怒不可遏,就算身後有人,一層層查下來,自己也討不得好。
“機會是有的。”霍維華一笑,看看手中的單子,語態輕鬆的道:“你看,和記又在做白糖和紅糖生意,將來怕是更有錢哪。你們急什麼,是你們的就是你們的,歷來大明的商人,錢賺的越多,越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姚宗文大為贊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