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轔轔而行,湖州府城並不很大,幾乎轉瞬即至。
方從哲下車時,看到府邸門前已經停了七八輛馬車,當下回首對朱國楨笑道:“你看,現在大家都不願坐轎子了。”
“張文瀾不是說過麼,士大夫以人役為牛馬,還妄談什麼仁義。”朱國楨也是一笑,說道:“我輩讀書幾十年,為官幾十年,總不能叫一個黃口小兒給嘲笑。這話一傳出來,我便再不坐轎子了。”
方從哲道:“那麼轎伕們可都沒有飯吃了。”
“方前輩你也迂了。”朱國楨不客氣的道:“同樣也是張文瀾的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不抬轎子能去趕車去,能做別的營生,馬車多了,市面更發達了,工商業用的人就多了,省下來的幾個轎伕還怕找不到活計做?”
方從哲微微一笑,朱國楨以為自己落後於時代,豈不知方從哲是在有意的試探於他。
朱國楨這樣七十多歲的人,常看邸抄的同時,對和記發行的“商報”也十分關注,和記商報已經在南京和杭州多地發售,其實也算是半賣半送。
方從哲現在每天也看,除了工商業的訊息為主外,對外貿易的資訊,臺灣和荷蘭那邊的資訊,還有北方的商業特色,和記的日常經常,包括保險費一類的和記費用收取的細節也是都有。當然也有很多花邊新聞,包括京師官場的動向,甚至官員家裡流傳出來的一些市井傳言,八卦訊息,連方從哲有時候也覺得相當有趣。
還有一些話本和,戲曲的連載,相當多出色的作品都是和記買下了版權,別的書行不能刊印,只能由商報來連載登入,所以也是吸引很多人持續買下報紙的原因。
很多優秀的話本作者,由於賺不到錢只能放棄愛好,明末時出現了長篇的萌芽,比如三言二拍一類的作品已經相當優秀,最優秀的肯定是金瓶梅,可謂中國古典長篇的巔峰作品之一。
由於寫作需要長時間耗費精力,沒有金錢支援的肯定堅持不下來,比如三言二拍的作者淩濛初,就是有名計程車大夫和官員,很多優秀的作者卻沒有條件繼續寫下去,商報創辦之後,和記購買了不少版權,也算是養活了不少作者,很多作品應該原本不會出現,或者不會流傳於後世,也算是和記花了不多的錢,為華夏的文化事業做了相當精采的貢獻。
對這些事方從哲肯定不會在意,士大夫在乎的是學術成就,立功立德立言,野史不在這些事的範圍之內,就算普天之下一部也沒有,方從哲也不會覺得文教之事有什麼不妥當的。
方從哲看商報,主要看的就是記錄的張瀚的言行舉措,包括和記的一些動向。
最近這兩個月來,和記側重點在於記錄張瀚在新平堡的居住情形,張瀚於堡內燕居,每天到白洋河垂釣,近來接見的人並不多,算是真正的韜光養晦的情形。
商報的記錄十分巧妙,似乎就是張瀚迫不得已退位隱居,這會引發什麼樣的情緒,還有怎樣的心理上的反彈,方從哲也是相當清楚。
此外就是一些物流交通的資訊,和記在衛輝和歸德兩地又開闢了新的物流線路,應該是搞定了當地的官紳和宗室。
另外就是前幾個月宣佈重收海事險保費之事,不僅在南京和蘇松常一帶引發轟動,更令杭州和湖州的商人為之激動不已。
湖州這邊已經有相當多的商人在考慮合資買船或造船之事,江南曾經也是造船的最大的基地,鄭和出海的那龐大的艦隊和寶船都是在長江沿岸建造出來。由於鄭和出海勞民傷財,從仁宣之後大明朝廷就不復造船出海,更有劉大夏將昔日的造船資料一火焚燒,簡直是莫名其妙之至。
到隆萬開海之後,江南的生絲和絲綢,還有大量的瓷器,茶葉都在開海禁之後大量出口,除了泉州港口外,江寧這邊也開始貿易興旺,不少商人開始集資或獨資造船,雖在規模上還不能和閩粵兩省相比,畢竟江寧蘇州一帶也成了海貿興旺之所,大船也不在少數了。
和記開始賣海事險之後,出海開始成了穩賺不賠的好買賣,或者是最多小賠,不至於一場不慎就滿盤皆輸。一艘船連船資帶貨款最少十幾萬兩,就算是鉅富也沉不起一艘船,很多大士紳商家都是合股湊資買船造船,再湊錢辦貨。
一艘海船出去,再帶一船貨回來,一進一出就是半船的銀子可賺,一趟平安回來就能回本,第二趟開始就是暴利。
投資兩萬銀子,半年回本,下半年就能賺回兩萬。
前提當然就是海船平安無事的回來,然而在和記出現之前,海上最險惡的還不是颱風帶來的風暴,而是層出不窮的海盜。
海上的海船孤帆而行時反而是最安全的,一旦出現同伴,說是海商,其實商盜不分,前腳還能言笑不禁,轉頭就能反目成仇。
要緊的就是兩艘船上是不是都有足夠的守備力量,如果力量相當反而能平安無事,如果力量不對等,多半就會發生一場海上廝殺。
殺人越貨,在海上太常見了,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發生。
特別是風平浪靜,而又不得不經過的航道之上最為危險。
在宋時,由於主要貿易和移民都是往南洋,在南沙群島一帶沉船著實多,那裡風浪急,暗礁多,沉船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