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海事
錢謙益和馬士英也是機緣湊巧才湊在一起,兩人的交情並沒有表現的這麼深,但錢謙益苦於鄉居之後用銀的地方太多,所以要找點門路多賺銀子。
錢家其實是無錫鉅富大家,數年後錢謙益起復,進京時帶了兩萬銀子,遍賄百官,後來會推果然成功入閣,結果被人告發,崇禎大怒將錢謙益貶回老家,又一次回家冠帶閒住,這一住就徹底住傷了,一個政治新星兩次閒居,第二次還是和賄賂醜聞有關,等閒人都翻不了身,就算是錢謙益後來成為東林領袖和核心,成為萬千士子心中的偶像,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家閒住,寫詩賦詩,與文林中的名士們往來,甚至狎遊秦淮河上,娶名妓柳如是為妾,這些事,一個有志於仕途,一心想做大事情的官員是做不出來的。
名士風流,但大丈夫想要的是權力,想要的是宰制天下,光是有詩有酒有女人是滿足不了錢謙益這等人的。
考慮到鄉居無聊,而且手中有銀本,此時江南各種辦工場興實業的風氣很濃,除此之外就是投銀子出海,買船僱傭船長,從進貨到出海不必船主股東操太多的心,只要不沉海或是被海盜所搶,在家安心等著分銀子就可以了,錢謙益原本還要考察相當長的時間才會下定決心……辦工場他是絕不會幹的,他對政治還有野心,還要“養望”,成為一個工場主,那絕不是明智之舉。
“我打算拿兩萬五千出來。”馬士英道:“還有三人。”
錢謙益道:“寒舍近來用度頗多,不過還是能拿兩萬五。”
“很好。”馬士英舒展眉頭,說道:“我二人便是五萬,那三人家資並不在我二人之下,湊起十萬是很輕鬆的事情。”
“十五萬兩,買大海船,僱傭船長水手,辦貨,十萬不到便夠了,還剩下五萬,便是撫卹銀子和下一趟的使費。”
馬士英臉上露出狠色,顯然也是下定了決心。
錢謙益也是一樣,兩人都是露出狠辣之色,一點兒也不象溫文儒雅計程車林領袖的形象了。
錢謙益道:“若不是和裕升有海事險,咱們是沒有辦法下定這個決心。縱然是說有這個海事險,仍然是要小心翼翼,多備股本資金,一趟不行便再來一趟,只要成了一趟,本金就全回來了!”
海事險,就是和記商業險之下的一個特殊的險種,針對的當然就是江南的大海商。
閩浙商人,原本就知道海貿是怎麼回事,加上和記的船隊就在海上收平安狀,推出海事險之後不會遇到大的波折,相信會從者如雲。
而江南也是對外貿易的重鎮,核心區當然是南直隸地方,然後外延至浙江,湖廣,江西等地,都是有相當多的貨源對外貿易。
最吃香的幾種貨物,無非就是茶葉瓷器生絲這幾樣,只要貨備齊了上了船,到了南洋各處都是到地頭就能出手,而且是好幾倍的利潤,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也會把這些貨物源源不斷的送到歐洲,一直到二百年後,中國的對外貿易始終是出超,茶葉和瓷器這兩樣拳頭產品就是貿易的暴利來源。
海事險,究其實裡就是和記保險業務的一種,也是透過對臺灣和平戶一帶航線的研究,軍司感覺有賺不賠,所以才毅然推出。
只要投保,船隻遇險,不管是被搶還是海難,和記都會賠付。
有賠三成的,也有賠五成的,也有包賠全部,包括船隻和貨物估價之後的全部貨值。
只要投保便能理賠,當然,賠的越多,保值就是越高。
比如一艘船加貨物值六萬,投保全賠,便是和記照賠六萬,然而保費就得五六千兩銀子,加上買平安狀的錢,船隻出海時,就得先開銷一萬兩出去。
按貨物值三萬兩算,到地頭出脫了最少能拿回六萬,去掉一萬,還是穩賺不賠。
可以說,和記在北方推出保險,賺的只是小錢,一個月能多賺三四萬兩銀子,一年數十萬兩入手。
海外的海事險,才是和記推出保險業務的利潤大頭。
這個時代,每年湧入中國的白銀都是按千萬兩來算的,根據後世學者的推算,明末到清中期,由日本到中國的貿易線路湧入的白銀就是六千萬兩。
由葡萄牙人轉手或是直接交易帶進來的南美或南洋和日本的白銀,加起來是五千萬兩。
由荷蘭人轉手或直接帶來的白銀是一千三百萬兩。
透過日本人和第三國迂迴進入中國的日本白銀是三千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