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和曹家一樣,早年的時候做過廢太子,老八老九的錢袋子。
至於江老闆,早年的時候,也是靠著李家發跡的。
當然,後來投靠了四爺之後,就和李家只保持著明面上的關係了。
他有李家的把柄,李家自然也有。
有些事捅了開來,李家不好過麼,他自然也未必好到哪兒去。
只不過,四爺需要他,所以,早幾年,他自然是沒啥事的。
倘若他像周老闆一樣,只專心做南洋的生意,年年有進貢。
或者像曾老闆,錢老闆這樣,雖然南洋的生意也做,蒙古的生意也做,但除了生意,啥也不沾。
知道那進退的,也可以。
實在不行,像袁老闆那樣,幫著四爺收集了江南一些大家族的罪證之後,就舉家消失了。
所有的鋪子田產啥的折價賣給了素蘭他們,他們帶著銀子,四爺讓人幫他們辦的新的身份,去了別處。
雖然要從頭再來,可至少在大清地界,他們又有銀子,再加上有四爺的人暗地裡照顧,生活雖然不如在金陵。
可是,比一般的地主肯定是要強些的。
在某處紮根十幾年,加上四爺引薦的一些才子幫著教導人家子孫的。
只要子孫出息些,過個幾十年,一個嶄新的世家就出現了。
老一輩的故去,誰認識你啊!!
在顧敏看來,那幾個商人的家族之中,走得最遠的,或許會是袁家。
沒有比子弟都是以科舉入仕,然後走得更加長遠的家族了。
憑藉帝王恩寵的,也就一代人罷了。
可科舉入仕,只要子弟不息,便能保百年家業。
李家也好,曹家也好,做了康熙多年江南地界的眼目,很多事兒還是知道的。
他們無法對抗四爺,可找人來對付江家還是綽綽有餘的。
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的。
四爺雖然一開始也是多方維護,好歹也算是頭批投靠他的江南富戶,他還是願意給些臉面的。
可是,倘若他月月有麻煩,月月有事,四爺也是會頭大的。
畢竟,他是找人幫他解決事情,而不是找人來給他找麻煩的!
在顧敏回來後,四爺就直接和顧敏說過,這事兒,讓顧敏出面解決。
顧敏那時候聽了素蘭他們的彙報,倒是有和江老闆建議過,要麼也學學袁老闆那樣,舉家搬遷。
要麼去南洋,要麼去盛京啥的,她都是可以幫忙安排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