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總,你這微信是真火了啊。”
章蘇陽坐在會議室裡很難不感嘆微信公司前後的巨大變化。
今天這個會議只有三個人,俞興也就親自給兩位股東倒茶,聞言笑道:“只是浮華,不知什麼時候就被企鵝雨打風吹去了。”
徐欣這兩天不斷接到同行打聽的電話,今天又見了這邊的熱鬧場面,心中不無對自己果斷拿到微信股權的得意,笑了句:“周紅衣的錢什麼時候給他?”
俞興茫然:“什麼錢?”
徐欣被他這種理所當然的茫然弄糊塗了:“不是你昨天說,周紅衣賒錢給你做推廣嗎?”
俞興長長的“哦”了一聲,沉吟道:“你說這個錢,嗯,嗯,先賒著,我們既沒錢,他也不急的。”
徐欣與章蘇陽的眼神不自覺的碰了碰,怎麼有種……成熟商人談賬款週期的感覺?
“相較於錢,周總肯定更希望看到我們的成功。”俞興坐了下來,伸手在筆記本上操作,“所以,我們現在需要談論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何取得成功?”
他沒有停頓就繼續細化:“在企鵝沒有推出競品之前,我們需要做到多少使用者才是足夠成功的?”
這個問題明顯還有下半段的“在企鵝推出競品之後”。
然而,章蘇陽和徐欣都是自己在這間辦公室,沒有來自團隊的判斷支撐,一時間你看我,我看你,也沒法特別具體的回答俞總的這個問題。
找錢,投錢,大致判斷,這屬於業務範疇之內,真正把握公司和產品……聊當然能聊,但他們在這樣的時刻都不願意輕易瞎扯,免得真的讓俞總判斷失誤,那就完了。
俞興喝了幾口茶,不僅沒等到下文,連一個字都沒等到。
他愕然的把茶杯往桌上一放,稍微提高了點聲音:“說啊。”
徐欣聽著茶杯與桌面碰撞和姓俞的貌似有些不耐煩的聲音,忽然又覺得心裡有點刺撓:“咳,微信今天有多少使用者了?”
俞興給出答案:“371萬。”
兩位股東聽到這樣輕描淡寫的數字都是心中一振!
章蘇陽直接站了起來,確認道:“多少了??”
俞興重複道:“371萬。”
“這已經很大的超出預期了!”章蘇陽驚歎道,“趁著3Q大戰來引流果然是最佳的選擇!”
IDG和今日資本的投資是提前了的,按照原本的節奏,月底嘗試突破300萬使用者再啟動融資,而現在只是到9號就已經遠遠超過計劃的目標。
徐欣笑著說道:“這樣的話,這個月底很可能有500萬使用者,如果企鵝慢一些的話,假設它開發新的競品來迎戰,萬使用者,這應該就是最好最好的效果了。”
“這幾天的增長是受到輿情的刺激、百曉生的導流以及我們宣傳規模的增大,前兩者的效果肯定會逐步衰減,但隨著我們使用者規模的增長,因為免費簡訊的效應,使用者裂變的作用會逐漸加強。”俞興這幾天晚上加班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研究這些,現在也不用資料就侃侃而談,“我們之前在50萬、100萬、200萬的時候進行了估算,這種裂變效果能維持在30%就是很不錯很不錯的了。”
他看著認真聆聽的兩位股東,話鋒一轉:“即時通訊這類軟體會形成社交鏈,隨著使用者總量的增多一定會到某個節點產生虹吸效應,原本,我樂觀的認為這個數字可能是2000萬左右。”
虹吸效應,或者說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徐欣看著俞興臉上不自覺的凝重,問道:“現在呢?”
俞興輕輕吸了口氣,沉吟著沒說出答案:“現在……”
他伸手指了指座位,又開啟投影儀,說道:“章總,徐總,你們坐,微信的發展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而且不僅僅是我們,更要聆聽普通使用者的意見與想法。”
章蘇陽和徐欣不知道俞總為什麼說著說著就硬生生的換了話題,但也沒有提出異議。
俞興伸手指了指投影儀,放出第一張圖片:“這就是一組普通使用者的對話,還是比較有啟發性的。”
兩位微信股東看向圖片,上面正是微信軟體的對話方塊,但名字被塗抹掉了。
普通使用者A:你覺得億美元,這個數字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