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攻下也不盡然,其中一半城池幾乎可以說是拱手相讓,拿下一點都不費盡,哪像楚慕元,在邊關拼死拼活,也才攻下三座城池,將士們的屍骨都能堆成山了。
邊關暫時沒問題,有楚昂和二老爺,還有那些將軍們在,就算西秦想不開,繼續攻城,也足夠應付到他回來,所以楚慕元決定親自帶兵去打恆王。
他去打恆王,一點問題沒有,皇上高興。
只是沈玥就為難了,將士們行軍速度很快,她肚子大了,在軍中待的正好,是繼續待下去,還是跟楚慕元去打恆王呢?
“我跟你去打恆王,”沈玥不怕辛苦。
楚慕元心疼她舟車勞頓,道,“恆王不足為懼,你在軍營等我便好。”
沈玥搖頭。
她之所以待在軍中,是因為楚慕元在,他不在,她待在這裡也名不正言不順啊。
楚昂則道,“我贊同大嫂回王府。”
恆王有兵馬,也不過七八萬之數,雖然連攻了十幾座城池,可楚昂知道,有一半是早就歸順恆王了,與其說是攻打,不如說是大開城門迎接恆王。
另外一小半,是王爺下了密令,讓他們開城門讓恆王進去的。
寧朝國庫空虛,應付西秦和東齊已經捉襟見肘,皇上都愁的白了十幾根頭髮了,要是恆王還在消耗寧朝內部實力,那就是雪上加霜。
王爺還想將那七萬兵馬接手過來呢,殺光了還接手什麼?
而且一旦開打,不可避免的會傷及無辜百姓,明知道抵抗不住,不如就讓他們過去,左右他們也不會在那裡呆多久,就會繼續往前攻打。
守城將士開城門就一個條件,恆王的兵馬不得傷無辜百姓,不得燒殺搶掠,否則他們就是拼死也會將他們阻攔在城門之外。
恆王也沒有多想,原本他的兵馬就不多,打死一個少一個,能不開打,當然還是不要開打的好了,他們主動臣服,可見他民心所向了。
恆王也注重名聲,不讓手下將士們搶百姓的糧食和東西,但是府衙的糧草和庫銀,他是一點都沒剩下。
是以,恆王一行人,是一路凱旋。
但也不是什麼城池都能拱手相讓的,比如京都之外的第二道屏障信州,就不能讓恆王奪走。
那裡也部署了不少兵馬,又是王爺的心腹,就這樣拱手相讓,顯然不切實際。
這不,號角吹響,短兵相接。
心腹將軍率全城兵力,將恆王阻攔在城門外,雖然兵力不及恆王一半,但是楚慕元早前派人送了十幾箱子火藥過來,城門下,恆王的兵馬席捲而來,火藥投下去,如夏日驚雷,震耳欲聾,炸的泥土和血肉橫飛。
恆王早聽聞煊親王府火藥的威力,這還是第一次看見。
之前一路凱旋,他還以為直取皇城易如反掌,慶幸西秦和東齊牽制了王爺,讓他無暇分身,等他殺到京都,下一道聖旨,免十年賦稅,到時候百姓們必定擁戴他這個聖明君王,即便他是謀朝篡位來的又如何?
那一朝皇位不是犯上作亂得來的?
有百姓們擁戴他,煊親王還敢殺他,惹怒天下百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