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高八尺三寸,換算成後世的長短計量單位,約有一米九,美鬚髯,高大威猛,相貌堂堂。劉岱的個子也不低,在時人中來說算是正常身高,但比程立足足矮了兩頭。
為了表示對程立的重視,劉岱沒有在廂房接見程立,而是在州府的正堂與他會見。正堂很大,可容納數十人就坐議事,劉岱屏退左右,只叫了別駕王彧、治中萬潛和主簿張觀三人坐陪。
劉岱對程立說道:“今幽、冀將戰,波及吾兗,連日來,公孫伯珪、袁本初數派使者,求與我盟,此二公與我皆結有婚姻,俱我之所親近者也,本初把他的妻、子託付於我,伯珪遣從事範方將幽州精騎助我,該擇誰與盟?州府不能決。素聞君有謀,能斷大事,敢請君教我。”
程立正襟危坐,說道:“公孫伯珪雖遣騎助公,然如論親近,又何如袁將軍託付妻、子?明公所以連日不能斷者,立實知其故。”
“噢?那就請君說說,我連日不能斷的真正緣故是什麼?”
程立說道:“公孫伯珪方破青州黃巾,斬首數萬,得輜重數千輛車,聲威大振,軍資並豐,明公不能斷者,定是因懼公孫兵強力雄。”
劉岱笑顧王彧等人,說道:“程君真知我也!”
王彧說道:“程公智謀名士,自能明見事由。”
劉岱肅容對程立說道:“君既已知,我也就不再瞞君了,不錯,我確實是懼公孫伯珪兵強。君可能不知,伯珪叫範方給我帶話,說:我如不把本初的妻、子交給他,那麼等他擊敗了本初,就要加兵於我。……而今兗州州內的形勢,程君你應該知道,我名為刺史,而實際上能調動的郡國只有寥寥數個罷了,我實是有些擔心,萬一本初兵敗,伯珪真的加兵於我?”
程立說道:“明公是擔心不能抵擋幽州精騎。”
“正是。”
明眼人面前不說暗話,既然是希望得到程立的建議,對程立,劉岱便開誠佈公,無所隱瞞。
萬潛說道:“幽州鐵騎,天下聞名,乃是海內有數的強兵,能與之相抗者,恐怕只有幷州精卒,因是,州府裡的不少人都認為本初必敗,而一旦公孫伯珪進兵我兗,我兗恐亦難支。”
程立笑了起來。
劉岱問道:“君緣何發笑?”
“如果只是兵強便可以獲勝,項羽為什麼會失敗呢?方才治中說恐只有幷州精卒才能與幽州鐵騎相抗,敢問之:董卓今何在?”
“程君的意思是?”
“兵強不重要,重要的是民心,是以,項羽雖強而亡,董卓雖暴而敗。”
張觀說道:“董卓今在西京,挾持天子,怎能言敗?”
“董卓為何燒了洛陽,去了西京?”
“乃是因關東諸侯兵起。”
“然也,此不正就是他在洛陽安不住身了,故而不得不遁去西京?今其雖尚苟延殘喘,而我料之,早晚他必覆亡。……這就是民意啊。”
“公孫伯珪的兵馬尚未入冀,而我聞季雍已叛,冀地的郡縣長吏、右姓豪強也又不少主動與公孫伯珪暗通,如果說民意,這不也是民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