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所言甚是。不過我軍有闕宣黨眾內應,守兵便是打起些許火把,又有甚用?”
劉鄧望了望夜色,然後望向南城牆,說道:“時辰不早了,闕宣的人差不多該做好準備了吧。”
潘璋自登上巢車便一直都在遠望南城牆的動靜,回答說道:“尚未見訊號發出。”
早在戰前,郭嘉就和闕宣約定好了內應的操作辦法。
辦法共有兩個,一個是針對淮陵,一個是針對徐縣。
針對淮陵的操作辦法是:
首先,具體的內應地點定在南城牆,具體的內應時間定在晚上的二更;其次,廣陵兵會在午時前後抵至城外;再次,見到廣陵兵抵達,闕宣的黨眾即可著手進行準備;最後,等入夜,做好準備的闕宣的黨眾可用火光來給廣陵兵傳遞訊號,待見到火光,廣陵兵便潛行夜襲。
之所以用火光傳遞訊號,是因為考慮到待擊圍淮陵之時,城中有可能會戒備很嚴,闕宣的黨眾也許無法偷偷出城來當面與廣陵兵約定進攻,所以,選擇了用火光為號。
望了南城牆一會兒,劉鄧轉望北城牆外。
北城牆上火光通亮,護城河外的野地上漆黑一團。
劉鄧對陳即說道:“汝部兵士休整得如何了?”
陳即答道:“人、馬皆蓄養體力已足,隨時可戰。”
“那你現在就可以帶著他們去北城牆外埋伏了。”
陳即應諾。
“記著,去埋伏的時候一定要馬蹄裹布,人銜枚、馬勒口,以免驚動城中。”
“諾!”
陳即行了個軍禮,先下巢車。
他曲中的騎兵早已集結停當,正在等待他的軍令,來到曲前,他檢查了一下兵士們的裝備,隨即下令:“出發。”
營中點的火把、火堆雖然不多,但劉鄧居於高處,藉著月色,卻也是可以隱約看到陳即曲騎士出營的情形。近兩百騎士出營,雖無聲響,可正是因為沒有聲響,更增肅殺之氣。
便在此時,潘璋低聲說道:“火亮了!”
劉鄧轉回目光,復望向南城牆,遙見城牆上緊挨著有三處的火光,同時一明、一滅,沒過多久,又是同時一明、一滅,如此反覆,共明滅了三次。
這正是預先約定好的暗號。
潘璋掩不住的興奮流露於外,他勉強壓住嗓音,說道:“校尉,城上訊號已發,我這就帶勇士過去!”
“去吧。”
潘璋行個軍禮,迫不及待地下了巢車,他選出的那些跟他一起襲城的勇士就集結在巢車的旁邊,下了車後,他沒太多話講,很快就帶著這百餘勇士離了巢車,出營潛去南城牆。
先是目送陳即離營,緊接著目送潘璋離營,饒是劉鄧久經沙場,可現下之時,獨臨高車,目光時而追送陳即,時而追送潘璋,又時而望向安靜的城頭,他亦不覺攥緊了拳頭。
他心中想道:“下邳、東海如克,徐州將入主公囊中,而若戰敗,廣陵恐將不保。誠如戰前軍議上,郭司馬所說的那句話:‘勝則如龍之升,敗則墮墜九淵’。今擊淮陵,乃是首戰,能否速克,關係重大,我一定不能辜負主公的期望,必要為主公取下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