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遣周慎追討邊章、韓遂的同時,張溫分遣董卓挾敗邊、韓之威,進討另一路叛軍,在望垣北董卓被叛軍包圍,糧食乏絕,進退逼急,眼看要全軍覆滅,董卓在近處不遠的一條河中築了一道堰,裝作捕魚,以此來迷惑叛軍,然後悄悄地帶軍從堰下撤退,等過了河,決堰放水,等到叛軍發現他撤兵忙來追他的時候,放的水已經深了,不能渡過。董卓遂得以安然退兵。
這一次進擊,周慎等各路進擊的兵馬均損兵折將,只有董卓全師而歸,加上他此前敗韓遂、邊章的功勞,他因以得封鄉侯,食邑一千戶。
邯鄲城裡,戲志才點評此戰,只說了八個字:“勝因天助,敗因人為。”
漢兵雖然進擊不利、轉勝為敗,但時入深冬,天氣嚴寒,韓遂、邊章、北宮伯玉等亦稍撤軍。
十二月底,荀貞收到了一封信。
讀罷來信,荀貞頗覺意外之喜。
邯鄲榮、劉備在座,這幾個月荀貞與孫堅通訊頻繁,劉備以為是孫堅又來信了,見荀貞讀信時先是怔了一怔、繼之微露喜色,乃問道:“可是車騎將軍打了勝仗麼?”
荀貞搖了搖頭,說道:“非也。”
“那是什麼?”
荀貞卻是笑而不答,等到晚上,他召來戲志才、荀攸,在私室裡把這封信給他倆觀看。
他倆看罷,亦如荀貞初見信時,先是一愣,隨即微喜。
戲志才說道:“何伯求既來信詢問中尉之意,不知中尉欲以何答之?”
“以卿之見,我該以何答之?”
戲志才笑道:“最上自是河南,其次則為南陽。”
原來,這封信何顒寫來的,他在信裡寫道:“今年考課,趙郡為冀州最,朝議欲遷劉衡與君,不知君欲得何郡”?
卻是問荀貞想去何郡為太守。
荀貞本以為至少還得再等上個一年半載才能再獲升遷,卻沒料到升遷來得如此之快,不過細想一下,他是去年秋天,也即中平元年被拜為趙中尉的,到明年,也即中平三年,連頭帶尾算在趙郡待了三年,運作一下的話,以他冀州第一的軍功,在朝中也能說得過去。
聽得戲志才說最上河南,其次南陽,荀貞雖明知他是在說笑,亦不禁失聲而笑。
河南郡,帝都所在,南陽郡,帝鄉所在,此二郡俱天下名郡,以荀貞之資歷,再過十年也許有戲。
荀貞轉問荀攸:“以卿之見呢?”
“青、兗、徐、荊均可。”
這幾個州都是膏腴富庶之地,經濟、文化發達,州中的郡太守之位向來都是搶手的香餑餑,在這幾個州為吏,既輕鬆,又易得名。
如果只從仕途考慮,此數州均可,但荀貞知天下大亂,卻不能單從仕途考慮,他還得為以後考慮。他往常沒事時,對著地圖盤算過很多回了,也曾設想過如有機會選擇該選擇何州何郡,他得出的結論是:首則兗州,其次徐州,兗州的陳留郡為上上之選。
陳留郡南與潁川郡接壤,西北與趙郡只隔了魏這一個郡,日後天下亂時,至少在初期對他是最為有利的。如不能得陳留,徐州西與豫州接壤,東臨大海,天下若亂,也不失為一處好地。
荀攸的建議和他不謀而合,他即順水推舟,從善如流,回信何顒:“離鄉日久,每思親人,別無所願,唯願得兗、徐二州一近鄉之郡。”
書成,遣人快馬送去洛陽。
一個多月後,中平三年春二月初四,朝廷的詔書下來,拜荀貞為魏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