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用對付廬陽王,就不需冒險先送到京城來。
先帶著她南下,讓寧席南轅北轍,別想找到。譚宥吩咐。
甄末道是。
他出去將譚宥的話,告訴了廬州來的人。
####
忠誠皇權,是這個時代律令之外最重要的保命符。
朝臣對皇帝忠誠,哪怕本事沒那麼出眾,也得皇帝的喜歡;再有本事,不將皇帝放在眼裡,皇帝也要除之後快。
廬陽王這次的事,經過太監向梁的提醒,皇帝的注意力從廬陽王身上,轉移到了譚家預謀帝位。
這叫皇帝怒火中燒。
他喊了錦衣衛的徐欽,讓他去收羅御史王獻的罪證。
你千萬小心用人。皇帝叮囑徐欽。
徐欽是錦衣衛指揮使,他手下的兩名指揮同知,一個是譚家的譚宥,一個是張淑妃孃家的堂弟。
這兩個人,都和皇帝不親。
皇帝是為了權宜之計,安排下這兩個人的。
他親政之初,需要譚家的大力扶持,所以用盡了心思拉攏譚家。
是。徐欽道。
一夜的功夫,徐欽已經網羅了不少王獻的罪行。
第二天早朝,皇帝準備發難,直接處置了王獻,來儲存廬陽王。
他知道內閣和大部分的朝臣不會同意。
皇帝打算用最強悍的法子。
假如朝臣們都告病不朝,皇帝就再去求顧延韜,看看譚家到時候害怕不害怕。
真要魚死網破,皇帝也是能下狠心的。
他一開始沒有這樣打算,是覺得代價太重,不值得為了廬陽王如此鬧騰朝堂。
第二天早朝,御史萬正和上前,彈劾王獻:僭越禮制、殘害忠良、誣陷忠臣、貪汙受賄
列舉了將近十來條罪行。
依附譚家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顧延韜那派和其他人,則是一頭霧水。
皇帝也懵了。
而後他一想:棄車保帥!
既然要彈劾廬陽王,為什麼突然放棄了?
王獻自己也懵了。
他大聲喊冤。
皇帝哪裡給他機會,直接以他君前咆哮的罪名,拖了下去。
首輔,首輔大人救我。王獻臨走前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