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王聽了顧瑾之的話,大喜。
他道:多謝了。
顧瑾之笑了笑。
簡單的接觸,顧瑾之感覺簡王不是京裡說得那麼草包。
他甚至頗有心算。
他跟顧瑾之說話,張弛有度。
既不想太多的暴lu自己,又不願意得罪顧瑾之。他對顧瑾之的態度,很謹慎認真。
而簡王妃,哪怕是偶然的清醒,也保持著她貴fu人的姿態,說話很得體。
才這麼短短的片刻,顧瑾之對這個簡王府大為改觀。
她有想起了唐家三爺的死、名ji檀兒的死,心裡不免寒了下。只怕唐家三爺的死,不是那麼簡單的殉情吧?
顧瑾之心裡起了警惕,就不敢再和簡王多談朱仲鈞的問題。
她想,簡王應該是個聰明人。
能讓他站在朱仲鈞身邊,一句空頭話是沒用的,需要有實際的利益。
而他從封地到京城,賴著不走的原因,也遠非坊間傳聞那樣,是嫌棄封地的貧窮。
這些事,只怕皇帝心知肚明。
大家艱難維持著皇家的親情,努力把戳破窗戶紙。
顧瑾之更不會。
這不是她分內的事。
她就收起了鋒利,態度溫和。
那是要開方子,還是要針灸?簡王見顧瑾之有短暫的沉默,出聲提醒她。
我祖父擅針灸,我卻不太會。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還是開方子用藥吧,這個我有把握。顧瑾之道能借用紙筆嗎?
簡王點點頭。
他喊了個丫鬟進來,給顧瑾之研墨。
顧瑾之坐到了他的書案後。
他的書案擺得分外整齊,收拾得纖塵不染。
喜歡看書、珍惜書的人,才能把書案收拾得如此乾淨。就像顧瑾之的祖父。
而對學習抱有敷衍態度的人,總是不願意整理書案,像顧瑾之的父親。
她看得出,簡王愛讀書。
想著,丫鬟已經幫她磨好了墨,鋪好了紙。
簡王坐到了一旁的太師椅上。
顧瑾之開了方子,寫好之後,等墨跡未乾,才起身遞給了簡王。
簡王也站起身子,接過來看。
方子上寫著:生地黃一錢,赤芍藥五錢,柴胡三錢,木通兩錢,陳皮兩錢,桑白皮四錢,桃仁八錢
顧瑾之開了一大堆藥。
簡王不通藥理,他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