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快馬加鞭送過來的信,真的很短。
內容就是,因二房的長子顧晴之成親,讓顧延臻和宋氏帶著孫兒、孫女北上觀禮。
這樣的書信,出自老爺子之手,叫人起疑。
又是快馬送來,就更叫顧延臻夫妻摸不著頭腦了。
當年二房做的那些事,讓老爺子痛心疾首,顧氏藥鋪也是因為二爺做私帳貪錢而關門歇業的,老爺子很不喜歡二房的人。
他們家長子成親,依著老爺子的性格,睜隻眼閉隻眼,甚至心情不佳,可能不出席。
老爺子專門讓延陵府的人,千里迢迢去給二房長子成親觀禮,這不合常理。
況且還有一個多月就是除夕,難道讓顧延臻一家人在路上過年?
這就更加不能理解了!
“從開年就不對勁。”宋盼兒對顧延臻道,“四月份的時候,大哥就給咱們寫了封書信,讓咱們回京。”
顧延臻恍然,他都快忘了這件事。
“……然後,又是派大侄兒親自南下,接老爺子。”宋盼兒道,“老爺子更是奇怪,一聲不響就帶著畫琴去了。如今,老爺子又在年關前來信,讓咱們北上。你算一算這些,哪一件不透著古怪?”
宋盼兒的話,讓顧延臻後背有點涼。
往常他也覺得不同尋常,卻沒有仔細想。
的確,每一件都不合情理。
“京都定是發生了什麼!”顧延臻肯定道,“老爺子是知道的,只是沒跟咱們說。還有,六月份的時候,南昌王和廬陽王兄弟倆拜訪過老爺子的,他們也是上京。”
宋盼兒就沉默下來。
她總感覺有些事呼之欲出,偏偏想不明白。
夫妻倆對坐無言。
“那咱們去不去?”顧延臻沒了主意,問宋盼兒。
要是去的話,定要在路上過年。
過年是大事,把事情就這麼丟開北上,有些捨不得。
可老爺子快馬送信,不去的話,“孝”這個字上又圓不過去。
宋盼兒沒有接話,眼神迷茫看著顧延臻。
“……咱們合計合計。”顧延臻的酒勁後餘而來,他頭開始疼了,就重新躺下拉過被子,“我先睡會兒。”
宋盼兒則起身,料理家務。
早上顧瑾之和兩個弟弟來請安,聽說父親還在內室睡覺,都不敢吵,聲音悄悄的。
宋盼兒聲音雖然輕,卻難掩喜悅對顧瑾之說:“劉家莊那附近十來個莊子,聽說給你立了生祠。應該是秦太醫救人的時候,傳了你的名字。他那人挺厚道。我等會兒派人去瞧。要是真的,回來咱們得高興高興一場……”
顧瑾之倒沒想到。
她無奈笑了笑:秦申四真能給她招事。
她不需要這些虛名,只想生活過得安逸自在。
今後,背上這些虛名,只怕是難安靜了……
顧煊之歪了腦袋,問宋盼兒:“娘,什麼是生祠?”
“誰功德顯著,百姓敬重,就給他立了生祠,朝拜信仰,供養香火。”宋盼兒笑著跟兒子解釋,“百姓都供著你七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