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醫心記 > 第三十九章 太后的求知慾

第三十九章 太后的求知慾 (第1/2頁)

牡丹氣惱當然不只是因為受了幾個小丫頭的排揎,更多的是為了以後的長遠利益打算。

眼看太后年壽日高,以後對身邊的人只會越來越倚重,誰如果能成為太后的心腹,不僅會在宮女和宦官中成為頂尖的人物,連各宮的主子娘娘,甚至皇帝和太子,也都會給予幾分尊重,更重要的是,還能讓自己的家族都跟著受益。

連安喜宮金貴妃手下的大宮女鳴柳,她的侄子都能做上七品縣令,更別說太后的心腹了。

這邊幾個大宮女波濤暗湧,那邊張惟昭依然故我。

她也察覺到了長樂宮裡這幾個大宮女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但她覺得自己只是個臨時員工,這些老員工之間的競爭並不關自己的事。

所以張惟昭並不覺得講個故事能有什麼問題。

這幾日,她一邊跟老太后和小宮女們講著女人們最愛聽的故事,一邊不斷解釋著歐洲的習俗,這樣這些聽眾才能理解故事中的情節為什麼會發生。

比如在班太太一家所處的時代,女兒很難得到土地繼承權,而只能得到少部分現金,所以假如班先生去世,他的房子和田產都要留給一個遠房的侄子,不能留給自己女兒。這就是班太太急著嫁女兒的原因,如果女兒嫁不出去,她們就沒有了生活的依仗。

另一個重要背景是,整個大西洋州都是一夫一妻制,而且絕大多數國家的宗教背景不允許離婚,因此紳士們娶妻要非常慎重。

這些習俗讓太后驚奇不已。連連問張惟昭如何知道得那麼多。張惟昭自言出生於西北的書香世家。祖父擅長西洋語,父親擅長工程,家裡和西洋來的和尚有往來,因此知道了大西洋州的很多掌故。

太后其實早就查過張惟昭的底細。但是太后能查到的,無非就是張惟昭最初給自己設計的那個來歷,張榮鯤對外也是如此解釋自己徒弟的背景的。張惟昭現在說的這些自然和太后瞭解的那些並沒有相悖的地方。

因此,太后雖然對張惟昭小小年紀就有這麼廣闊的知識背景感到驚奇,卻查不出什麼疑點,只嘆道可能有的人就是天生聰慧,學識遠超常人吧。

太后原來就知道,大炎歷來有和西域通商的習慣。沿著河套向西北而去,穿過戈壁和沙漠,有很多與中土習俗大不相同的小國。經過這些小國再向西,有一個大西洋州,人口眾多,文化昌榮。

這條溝通了西洋與中土的路,被十九世紀的一個德國旅行家稱作絲綢之路。不過在劉太后生活的年代,還沒有絲綢之路這個稱謂。

這條路上行走得最多的是商人與僧侶。絲綢和茶葉透過這條路流通,文化和思想亦然。

但是,劉太后還是第一次聽人說起大西洋州人們的生活細節。在這個地方,原來一個男子只能有一個妻子,要終身敬她、護她,哪怕貴族和國王也是如此。剛開始她只覺得太過匪夷所思,怕不是這個小丫頭自己異想天開編出來的吧。但後來她聽張惟昭言之鑿鑿,而且《班太太嫁女記》的整個故事框架都是建立在一個丈夫只能娶一個妻子的前提上,否則好多情節都無法成立,太后才信了。

聽完《班太太嫁女記》,太后意猶未盡,張惟昭又講了更多的大西洋州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掌故。

最讓劉太后感興趣的事,是大西洋州有很多國家都出現過女王。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荷蘭以及俄羅斯,都有過女王當政。這些女王各有成就,從不同的角度推進了人類歷史的程序。比如西班牙的伊莎貝爾一世女王,就是在她的資助下,哥倫布才得以發現新大陸。

而且,這些女王中的大多數都是從家族父輩那裡繼承到的王位,而不是如武則天那樣從夫家手裡奪來的帝位,這完全重新整理了太后的認知,反覆向張惟昭追問細節,問這些國王為什麼願意傳位給女兒,難道不怕母雞司晨遭老天厭棄?難道不怕皇位外傳給夫家?難道不怕臣子篡權?不怕外敵入侵?

劉太后的問題層出不窮。她幼時不識字,沒讀過什麼《女誡》、《孝經》,後來被選入宮中的時候才開始學了一點詩書。她對儒家三從四德,賢淑貞靜那一套只是大面子上遵從罷了,並沒有當做天條鐵律。因此保留了愛熱鬧,好奇心強,喜歡新奇事物的天性。

可惜張惟昭不是學歷史的,對於太后的問題只能道聽途說粗略講一講,沒辦法給出更詳盡的答覆,弄得太后滿腹疑問,意猶未盡。

張惟昭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個故事居然引發了太后如此大的求知慾,去了解大西洋州這個遙遠的地方。但是她認為這不是壞事。古代的中國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世界上最繁榮、最文明的地域之一,而在近代因為閉關鎖國,與世界脫節,才日漸虛弱。

最新小說: 網遊之戰破蒼穹 迷失世界之魔力複燃 流浪三千界 殊途+少帝(沉月之鑰) 念念珍珠 大佬剋星白小夜 負劍少年遊 大叔,談個愛吧 醫見傾心,腹黑院長追妻記 若愛只是一場豪賭 顧少的閃婚甜妻 玄學大師的修煉生涯 一見傾心,搶來的老婆有點甜 大學損友記 魔法帝國從種田開始 名醫 血月臨淵,這個世界太可怕了 盲醫娘子盤郎君 雁來月 總裁大人,火辣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