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一進入八月就開始準備中秋節諸般事宜了。但是在過中秋節之前,先要籌備貴妃娘娘的千秋宴。
金貴妃的生日是八月初十,剛好在中秋節之前五天。貴妃的千秋如何慶賀,宮中自有一套慣例。具體來說就是在貴妃自己所居住的宮中設宴,貴妃以下的妃嬪都要盛裝前來赴宴,貴妃身著禮服接受妃嬪們的叩禮,之後一起看戲、喝酒,散席之後妃嬪再次叩禮,然後各自回宮。
然而金貴妃卻嫌這一套氣悶,今年的生日不想再只單純地看戲、飲宴,想換個花樣。皇帝自然不會拂逆她的意思。
金貴妃說,她想生辰那天到西苑遊園。不用特意擺酒宴了,只叫御膳房揀各宮主子愛吃的準備幾樣,到時候在西苑的花廳裡小酌就行。也不用叫上整個戲班子,只挑幾個唱的好的小生、小旦,帶著琴簫,清唱更有意境。
最主要的,是她想把小皇子和小公主們都請過來。她膝下空虛,宮裡整日冷冷清清的,她就喜歡看到小皇子和小公主嬉笑玩耍的樣子。
皇帝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同時也很為金鈴兒如今願意和孩子們親近欣喜。
當年先帝仍在世,陳見浚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他曾經對金鈴兒許下過諾言,有朝一日他若得登大寶,一定立她為後。可是,他失言了。
後來他又說,無法違抗先帝的遺照和兩宮皇太后的懿旨,不能立她為後,是他對不起她。但是,以後一定會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但是,他們的兒子還沒有來得及被冊封為太子就夭折了。
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今生心裡只有她一個,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但是他到後來還是留戀過其他的女人,不止一個。
他知道她心裡有恨,有怨,早些年她把這些怨憤都撒到了那些被他寵幸過的妃嬪和她們的孩子身上,他也生過她的氣,卻不忍心責難她,因為是他失信在前。
這兩年,她的心氣卻平和了許多,不再因為皇嗣的事對他耿耿於懷,還開始表達出對太子和其他幾位皇子、公主的關心。這讓陳見浚大感寬慰。
金貴妃尤其關注太子的婚事。陳見浚知道她在打算什麼,卻覺得這種安排也不錯。
金家出了一個貴妃,雖然得了不少富貴榮耀,卻後繼乏人。如果金氏的近親葉氏家裡再出一個太子妃,最好是還能誕下一個皇太孫,這兩家同氣連聲,地位就穩固了。
他知道金貴妃很在意她的家人,他也願意做出這樣的安排好讓她放心。
再說葉彤櫻的父親素有才名,官居四品,這樣的背景選為太子妃剛剛合適。而且葉彤櫻美貌異常,嬌憨可愛,配給陳祐琮也不算委屈了他。
但是金貴妃說,硬要拉郎配並不合適,還要兩個人兩情相悅才好。就像她和陳見浚一樣,情深義重,才能相伴到老。
而且太子的婚事,是要太后首肯才行的。太后素來看不慣金鈴兒,未必贊同選葉彤櫻為太子妃。但如果太子和葉彤櫻情根深種,太后那麼疼惜太子,不會狠心拆散他們,這事就順理成章了。
陳見浚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連連點頭。
到了八月初十這日,皇帝親自攜貴妃到西苑開千秋宴。貴妃以下的妃嬪都裝扮好前來赴宴,各個打扮得端莊而嚴謹。能在這宮裡活得好的妃嬪都是有腦子的。貴妃芳齡五十有三,你打扮得花嫣柳媚的不是來給貴妃娘娘添堵麼?因此一個個雖然穿著盛裝,但這盛裝不是藍灰、就是藕荷,要不就是松綠,一個穿紅的都沒有,只襯托得穿著大紅色貴妃服制的金鈴兒如眾星捧月一般。貴妃的禮服本來不是大紅色的,但是皇帝願意給她做成大紅色,誰敢說什麼?
皇后雖然沒有前來參加生日宴,卻命人送來了豐厚的賀禮。當然金鈴兒也不想讓她來參加,沒得生日這天還得向她見禮。
太子和其他兩個小皇子,以及兩位小公主,也都一起來向金貴妃道賀。因皇子和公主們還小,在席上坐了一會兒,就要跑到花園裡玩。太子就離席去看著弟妹們玩,葉彤櫻見狀,也站起來一起去了。
妃嬪們見狀馬上大力誇獎太子仁厚孝悌,葉姑娘十分溫柔細心。這些人精,自然早就看出了皇帝和金貴妃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