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楚少梅那裡遇到張惟昭之後,董臻臻覺得這個小大夫很有意思。
一來是,年紀那麼小,醫術卻很出色。聽雨跟她詳細描述過阿梅生產那天的情形,認真說起來,張惟昭可以算得上是阿梅的救命恩人了。之後她又親眼目睹了張惟昭怎麼幹脆利落地抒解了阿梅鬱結在心中的塊壘。這樣的手段,和太醫院的太醫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二來,張惟昭說話有趣,膽子挺大,全無一般醫婆、醫女面對貴人的時候畏畏縮縮、諂媚討好的模樣。連自己發威的時候,也沒見她露出慌亂的神色。這很投合董臻臻的脾氣。
然而,最吸引董臻臻的,還是張惟昭說的醫心術。
人的心病,真的可以醫嗎?
如果張惟昭所說的果真屬實,她很想請張惟昭給自己的小叔子周融看一看。
自己剛剛嫁到周家的時候,周融才七歲。自己也算是看著他長大的。當時公公周燦還在山東任上,常年不在家。家裡一應大小事務、家外的人情來往,都由婆母任氏操持。太婆婆和太公公年老體弱,也都是由任氏侍奉。任氏左右不得閒,對周融就沒有那麼多時間看顧。
幸而周融聰明非常,讀書聞一知十,倒也讓人省心。三年前陳燦從任上回來之後,看到大兒子周聰武藝超群,已經領了軍職,小兒子周融讀書出色,科舉有望,感到十分欣慰。之後雖然遭遇了喪父喪母之痛,但家庭和美,孩子爭氣,讓他逐漸從悲痛中恢復了過來。
尤其讓陳燦自豪的是,他的兩個兒子,不只有才幹,品格也很出眾。
長子周聰自去了大寧都指揮使司,幾年間從七品的副使,一路升到從五品的鎮府。雖說升遷順利,有一部分原因是公主之子、周聰的從弟周賢在上頭提攜的緣故,但周聰辦事穩妥牢靠,在軍中聲望很高,也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小兒子周融,也是品行端正的人。雖然周融從小也是在錦繡從中長大,但並不像周圍的許多權貴子弟那樣,小小年紀就養成了一副風流性情,流連花叢,調戲丫環。
周融已經十四歲了,對府裡那些大小丫頭,一向都是敬而遠之,從來沒有過逗弄、調笑的舉動。不僅對母親、嫂嫂跟前的丫環是這樣,對自己屋裡的丫環也是不假辭色。日常生計雖然離不了丫環打理,但從不讓她們近身服侍。
周燦夫婦雖然很欣慰於他的潔身自愛,但私下裡,卻也有些嘀咕。就算兒子十分守規矩,但少年人,總會有些仰慕少艾的舉動,可是周融不僅沒有,反而很不喜歡和女孩子們相處。難道他有分桃之癖?這種猜想讓周燦夫婦有些緊張。
周聰把自己十分信得過的一個長隨,派到周融身邊隨侍,上學放學都跟在身邊。暗地裡觀察了很久,並沒有發現周融有跟學裡那些浮豔少年廝混的跡象。
這樣周燦夫婦放下了心。只當周融還小,還沒有開竅。
這些事情,董臻臻大約都知道一些。她當時還暗地裡笑話公婆也太小心了些。人家父母只擔心子弟太貪花好色,敗壞了身子和名聲。哪有當父母的怕兒子太正經的?現在年紀還小,長大自然就好了。
誰知道三個月前,公公不知道為了什麼事,惱了周融。有一天周融下學回來之後,突然被周燦叫到書房,用鞭子狠抽了一頓。
周融從小乖覺,從來沒捱過這樣的打。這一頓打是實打實的,雖然隔著厚厚的珍珠羔羊皮袍子,還是抽得周融在床上趴了四五天才能爬起來。
婆婆哭得昏天黑地,問父子倆到底出了什麼事情。誰知父子兩個都咬緊牙關不說話。
周融本來是聰明機敏的一個人,他雖然不喜歡和丫頭廝混,與母親、嫂嫂和小侄女在一起的時候,卻是有說有笑,十分溫柔可親。
從捱打之後,整個人都萎靡了,平時見人都是低著頭不說話,跟他說什麼他只唯唯諾諾,眼睛從不看人,原來的機靈勁兒一絲都不剩了。
後來公公不知道和婆婆說了什麼,婆婆居然挑了兩個容貌特別出挑的大丫鬟放在了周融房裡服侍。董臻臻一看就明白這是準備給周融當屋裡人的。
她覺得這很不尋常。公婆一向不願周融過早近女色,怎麼反而最近很希望他早點知人事的樣子?這裡面肯定出了什麼事情。但是以董臻臻的聰明,卻猜不出到底是怎麼了。
她幫助婆母管理家事好幾年了,對家裡的事情還是很清楚的。她知道,周融始終沒有動過那兩個丫頭。但是,周融也沒有和小廝廝混過,不像是有龍陽之癖的樣子。
不管是出了什麼問題。周融一天天萎靡下去倒是真的。周燦夫婦也是吃不好、睡不寧。趕上過年,各家來回走動,對外還要做出居家祥和,萬事如意的樣子,支撐得萬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