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配額比例你跟我仔細說說。”
丁寧對歐陽雲天的話不置可否,發行公司的許可或者對其他人來說很難批下來,但這些人可不包括他。
不說他手中掌握的恐怖人脈,就他本身而言就是能夠直達天聽的人物,大不了厚著臉皮再去中南海送點靈酒靈茶啥的,把幾位大佬哄開心了,一個許可證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更何況,他可是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為了弘揚神州文化在做貢獻,他就不信打著這個旗號,大佬們會不給他這個面子。
至於錢,那就更不是問題了,不說成吉思汗陵裡的那堆珍寶正在想辦法出手,就說他自己,手裡現在還閒著兩百多個億在那睡大覺呢。
歐陽雲天不愧是白青大力推薦的人才,雖然沒有製作影視劇的經歷,但對其中的道道卻是瞭如指掌,知之甚詳。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首先第一步就是劇本創作及攝製方案,劇本大綱在電視劇立項之前已確定,在此籌備期間應確定最終版本,並製作分鏡頭指令碼,以便接下來進入緊湊的實拍階段。
第二步就是籌集資金,資金是劇組運作之本,劇組從前期準備到實拍階段再到後期宣傳運作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才能得以長期運轉,可透過投資方贊助及融資等方式獲得前期運轉資金並有足額保障。
接下來第三步就是組建拍攝團隊了,主創人員是劇組的靈魂嚮導,選擇正確且志趣相投的各部門主任將會對電視劇拍攝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劇組主創人員包括製片人、導演及出品人等對劇組起靈魂指導作用的團隊成員,此外,美工、攝影、錄音、場記等劇場工作人員也是電影電視劇拍攝順利完成的催化劑。
第四步是演員甄選。演員選角適當與否在一定程度上能決定影視劇最終播放時所獲取的關注度,演員的表演專業水平、顏值及其粉絲量都對於影視劇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步是拍攝器材的選用,在開拍前期選擇高質量的拍攝器材是影視劇拍攝得以順利進行的硬體基礎,開拍後所有的影像資料都將儲存其中,是成片得以呈現的物質基礎。
第六步是勘景制景,由於影視劇拍攝分為實景外景拍攝和棚內拍攝兩種方式,劇組在前期籌備過程中應做好充分的場景準備,在外景勘察選擇及內棚搭制方面做好充足準備,以保證開機拍攝順利進行,緊湊拍攝流程以降低製作成本。
第七步是演員定妝,拍攝劇照,在確定演員人選及工作人員後為各角色人選定妝,以預留充足的服裝道具變更,並拍攝劇照海報以釋出打響作品前期宣傳知名度。
而這只是影視劇的立項階段,將上述所述前期籌備完全落實之後,整個劇組進入第八步緊湊的實拍階段,這也是影視劇製作的主要工作階段。
拍攝場景主要包括實景拍攝、棚內拍攝及三維製作等三個方面,是成片的最直接體現,拍攝期間後期工作人員會同步將影視資料帶進行初步剪輯,以便後期精剪,減少一定工作量。
第九步則是影片剪輯了,在經過拍攝期的影片同步粗剪後,後期工作小組在拍攝全部完成後將粗剪片進行精剪編輯,緊湊情節,以達到影視劇播出水平高度。
第十步是音訊剪輯,由於劇組拍攝現場景音色嘈雜,大多數劇組並不採取現場錄音的方式進行音訊採集,而是待影片精剪成片後根據影片內容需要進行二次錄音,以保證音色精準真實。為保證配音真實有代入感,劇組一般採用原演員進行配音,也有部分劇組選擇專業配音演員以提高其專業水準。
除了影片配音以外,影視劇插曲配樂也是其文化特色體現之一,優秀且適宜劇情發展的配樂會使播放成效產生積極影響,更有可能引發新的音樂狂潮。
完成後期影片及音訊精剪合成,大致成片才算基本落實,後期工作小組即可將成片送回至製作方進行稽核,待劇組提出修改意見後進行進一步修改完善,完成後即可成片發行。
當然,這只是一部影視劇的大概流程,其中的還有很多複雜的專業知識在裡面,比如說,拍攝時是採用膠片拍攝還是採用數字拍攝也是大有講究的。
比起數碼攝像,膠片的使用無疑更加原始,會使拍攝成本變的更加高昂,但膠片機依然是攝像師無法割捨的選擇。
數碼高畫質電影就像是使用更加高階的高解析度ccd感光元件,使拍攝的畫質很細膩,目前可達1920*1080,約兩百萬畫素,但無論怎麼樣的好ccd都比不上專業膠片的解析度、色彩還原度、灰度層次、反差寬容度和立體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攝影師明知數碼攝影機更加節約成本但就是不放棄膠捲相機和攝影機的原因。
還有,在拍攝過程中製作宣傳片花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只有廣告宣傳到位,始終保持影視劇的曝光度,才能引起公眾的關注和期待,從而提高收視率或者票房,所以,一部影視作品的宣傳費用往往才是投資中的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