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字跡,在百靈化芒紗上有,在南松子那幅紅紗上也有。此時餘慈已經認定,這幾幅完成、未完成的細紗繡品,必然是那位傳說中的“昊典大人”所作。按照目前所見,所有大紅細紗上,可能全部都是“誅神刺外道煉法”,也即修行界名聲最大的陰毒“暗器”煉製之術。
同樣的題目,同樣是“化芒生刺”的法門,讓人很吃驚的是,兩幅紅紗上的法門記錄,一個是收集百種生靈怨煞之氣,匯而成型;另一個則是要培育出自身心魔煞氣,分成十股,層層疊煉,走的路子幾乎完全不同。依照“百靈化芒紗”的命名方式,那幅從南松子身上得來的紅紗,叫“十陰化芒紗”,還頗為應景。
把“百靈”之技和“十陰”之法比較,前者難度低、入門易,但依照那種方式煉成誅神刺,失之於駁雜,論威力,褚妍使出的誅神刺,顯然也比南松子那手來得遜色。但後者一來煉製難度甚高,二來極是兇險,門檻無疑是大大提升了。
而如今,不提威力如何,只論修習煉製的難度,這一個“屠龍”的法門,比前兩者又要高出許多。
畢竟前兩者無論怎麼複雜艱難,都還是餘慈見得到、摸得著的手段。但眼前這法門,卻是似是建立在虛無中,只有前面兩幅紅紗的法訣片斷偶爾與之勾連,其中矛盾不通之處,直令人匪夷所思。
相比之下,倒是天龍的掙扎和咆哮,引去餘慈更多注意。
雖然心內虛空中,積蓄著一道天龍真形之氣,但餘慈還是第一次見到天龍法相,分外為它霸絕天下的姿態所震撼——即使被劍仙全面壓制,天龍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掙扎,剛烈、強韌、桀驁不馴,這些或正面或負面的感應傳遞回來,餘慈猛然間覺得,心內虛空的魚龍影像變得更為清晰。
只因這一神通外相,終於找到了明確的參照。
這些影像或許是幻術,但想也知道,必然是源自於真實的留影。
天龍真形之氣蠢蠢欲動,繼承自太古天龍的血脈、源自於本能的桀傲,就算是沉睡無數劫的漫長時光,也依然存在。餘慈的神魂便受其影響,變得非常興奮,連帶著外延感應也敏銳起來。
“嘿!”他吐氣開聲,猛地飛身縱起,在虛空中一抓,穿透雲氣,已捉到了實物,猛向回收,卻見火紅的細紗迎風飄動,乍看去和手中其他兩幅一般無二。
紅紗入手,周圍雲氣演化突地一窒,像是給抽去了主心骨,隨後崩解。
“是以細紗為寄託之物嗎?”
餘慈大概瞭解了,這漫天雲煙正是某位大神通之士,藉此紗異力為根基,凝成的一個幻陣。其主要功能,就是幫助人們最快地領悟其中蘊含的高超技巧。可惜,餘慈錯過了機會。
但這都不重要了,驀地敏銳起來的外沿感應——說白了就是對放出的神意星芒的感應,突地給了餘慈強烈的刺激。他眉心一跳,對著那邊一個念頭打過去:
“怎麼回事?”
這次,玄黃的回應來得很慢,也只有兩句話:“樹冠之上是劍經……不陪你了。”
***************
超級悲劇的狀態,本來明天想補上,也不成了,只有等下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