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矛盾也不是鐵板一塊,五個姐妹同樣互相猜忌。
大姐覺得自己付出最多,父親的財産她能佔姐妹裡的大頭,二姐三姐覺得自己從小就不受重視,作為補償,幾個姐妹裡她們才是最需要金錢支援的人,雙胞胎同樣如此,因為弟弟的緣故,使得她們姐妹早早就沒了媽媽的疼愛,她們姐妹倆才是爸爸最該心疼的。
基於每個人的小心思,他們各自找著理由朝原身要錢,就怕自己要的少了,就便宜了其他兄弟姐妹。
沒人覺得原身掙錢會不會累,他曾經的言行給孩子們留下了固定的印象,那就是他掙錢是很輕松的,既然這樣,給他們再多的錢,也是應該的。
原身是標準教育下長大的男人,他疼愛女兒,但是不可避免的還是覺得兒子才是他的傳承,因此在財産的劃分上難免有偏頗。
到最後,女兒們嫌棄他重男輕女,指責他妄圖引起他的愧疚好多得到一部分財産,唯一的兒子嫌他給的不夠多,居然還把家裡的財産給了姐姐們那麼一大份,因此抱怨他。
到頭來,他辛辛苦苦一世,沒有任何人感激他,在所有人的心裡,包括那些得到了他很多照顧的親戚心裡,他居然只是一個有錢卻吝嗇的人,在兒女的眼裡,他重男輕女,好壞不分,也是個十足蠢笨的家長。
這一次,晏褚只是讓兒女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他的不易,同時也比原身更加註重在孩子們教育上的投入,孩子們就有了和上一世完全相反的改變。
可以說上一世的結局,縱然有孩子們的問題,原身也不是全然無錯的。
但也不是說正確的教育只能基於貧窮的基礎上,窮有窮教育,富有富教育,那些富裕的人家一樣能夠教匯出德才兼備的孩子,歸根結底,只是原身在表達對孩子的疼愛的時候出了問題,這一點,和家境的好壞無關。
只是因為順應原身的要求,所以他不得不扮演一個貧窮的爸爸。
雖然他知道,他真的很有錢。
時光如梭,在之後的幾年裡,剩下的四個孩子也陸陸續續跟著晏褚去了趟深城,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了爸爸的不易。
加上晏褚平日裡的教育,沒一個人覺得這樣的爸爸太沒用,反而都被激起了強烈的進取心,希望能夠依靠自己,改變家裡的現狀,並且能夠讓爸爸早點退休,過上優渥的老年生活。
“其實咱們家現在的條件也不差了。”
晏褚沒打算裝窮裝一輩子,潛移默化中,他也在悄悄的改變家裡的生活水平。
比如在家家戶戶都有了彩電之後,晏家也迎來了家裡第一臺電視機,比如家裡的夥食從最開始的四菜一湯,每個禮拜只有一次吃葷菜的機會變成了現在的六菜一湯,每餐都必然有一碗肉或是一盤魚。
“爸,我們都知道著呢,只是我們現在也不小了,也能幫家裡做一些事了。”
晏金安慰爸爸說道,作為家裡最年長的大姐,她已經大學畢業了,當初她考上了醫科類大學,現在在省城一家醫院裡當兒科大夫,每個月,她都會上交三百塊錢當作家用。
雖然這筆錢不論是晏褚還是老太太都不會動用,只會攢著在她出嫁的時候添到她的嫁妝上。
這些年物價上漲的很快,城鎮人均月工資已經達到了七百塊錢,晏金作為大夫,工資水平也是處於上層的,每個月的工資在一千二左右。
晏家的姐弟都十分早熟懂事,每一個孩子在成年後就自覺的拒絕了家裡給的生活費,加上幾個年長的孩子念書的時候國家還是包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可以說在最小的晏元寶成年以後,家裡基本就沒有太大的開支了。
到了雙胞胎姐妹和晏元寶這個時候,雖然國家不給交學費和生活補貼了,可這方面的支出光靠姐弟幾人的兼職收入也已經盡夠了。
可能是小時候看的書夠多,晏元寶在稍微長大了一些後就培養起了寫作的愛好,一開始只是在兒童報刊上發表日記散文,後來在晏褚的鼓勵和點撥下開始寫起了小說,現在他的筆名也已經小有名氣了,正在連載的中長篇小說每千字都能收到八十塊錢的稿費。
對比現在的物價而言,這樣的千字收入已經算是行業的中高層了,他現在也就十九歲,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未必不會成為金老爺子這樣的大家。
至於雙胞胎姐妹倆因為對色彩敏感,且喜愛繪畫的緣故,在初中的時候就報名了繪畫班,報名的錢是姐妹倆和元寶這個小作家弟弟借的,那時候晏元寶靠著十塊二十塊的稿費已經攢了一筆錢,是家裡最有錢的孩子。
現在姐妹倆靠著給報社寄插畫,偶爾給服裝廠畫設計稿賺點零花錢和生活費,也不需要家裡的長輩操心了。
因此雖然家裡的生活條件這些年也在改善,可是上到晏金,下到晏元寶,全都認為只是因為少了他們幾個孩子的開支的緣故。
“爸,你現在也不年輕了,以後就待在家裡吧,要是覺得無聊,我和二珍再攢點錢,給你開一家小雜貨店,輕松又省事。”
晏珍去年就畢業了,現在是一名光榮的中學教師,姐弟裡面讀書最好的要數老三晏珠了,中途跳了好幾級,雖然年紀比兩個姐姐小,學歷卻是最高的,現在已經是研究生了,還有讀博士的志向。
晏金想著開一家雜貨店的本錢並不需要很多,她這兩年的存款加上二妹攢下來的錢,也夠了。
這些年各地的經濟都開始發展起來了,原本具有優勢的南方貨品不再稱霸整片市場,屬於倒爺的時代,也早就過去了。
姐弟們看著爸爸和以前一樣,總是隔一段時間去一趟深城,雖然每趟回來的時候神情都很輕松,也總是能帶來不少貨品,並且很快用他自己這些年積累的銷售渠道售賣掉,可是姐妹們都清楚,即便這裡面還有差價,但也不會太多了。
她們兩個年長的姐姐已經開始掙錢了,要不是顧及爸爸一家之主的威嚴,她們都想直接接過家裡的擔子,讓爸爸早點退休了。
晏金和晏珍姐妹倆的想法並不算奇怪,很多人家都是這樣的,家裡兄弟姐妹多,年長的兄姐就自覺承擔起養家的任務。
可真要說起來,晏褚今年也就四十五歲,遠不到需要在家修養的年紀。
晏金是醫生,也輔修過一些心理方面的學科。
她知道像她爸爸這樣的長輩被兒女需要了大半輩子,忽然間讓他退下來,從家庭的供給者變成需求者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嚴重點的,會消磨他的意志和鬥志,因此晏金覺得就算讓爸爸休息,也得一步步的來,首先就是讓他放棄倒爺這份工作,換一個更清閑的。
開一個小賣部就挺好的,受眾就是周邊的鄰居,只需要賣一些生活必須品以及一些孩子們喜歡吃的零嘴就好了,進貨量不需要很多,但是賺的錢也足夠家裡的一些開支。
要是還嫌悶,可以在小賣部再裝一臺電視機,到時候租一些影片,也是個很好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