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
聯軍大敗!
秦國大勝!
夏帝出城俯首,雙手高託放著降書的木盤,代表著夏國的落幕!
諸國大驚失色,根據降卒稟報,秦國在這一場戰爭中表現出碾壓性的實力,無論是飛艇還是炸彈,以及名家士子改易地理格局的能力、大儒級別士子的出現,都是他們無法匹及的!
越是如此,諸國就越是同仇敵愾,哪怕以前秦國和他們並無領土糾紛之積怨,此刻也絕對不能再放縱下去,相反,鄰國之間的領土糾紛以及往日之積怨反而可以先放下。
而就在這時,秦國一連串的事件伴隨著琅琊日報通傳各國!
“背離秦國之士子,其三族九代之內無法仕官,且其五服之內,所持田地不得超過百畝,擁有錢財不得超過百金!”
“盡徙夏國皇室所有成員於藍田,所有皇室成員婚嫁需經過秦帝稽核,每位皇室成員後代只能生一子,或一女。”
“夏國所有勳貴、官吏貶為平民,只保留百畝田地,餘者全部沒收,只保留百金,餘者全部沒收。”
“解除鹽以及食品的官營政策,將鐵、木炭、煤炭、豬毛、草藥等資源列為戰略性資源,禁止其流出秦國國境,禁絕所有書籍出離國境!”
“所有匠師充為秦國工部匠人,經過考核後分九等,九等每月領100錢。八等領200錢。未透過考核,則奉上路費,送還原籍。”
“咸陽正式向下士子釋出招賢令:不拘一格降人才!”
諸國頓時沸沸揚揚,諸國國君見了,齊齊發布聯軍招賢令,希望吸納夏國士子,同時也保住自己國家計程車子。
而所有士子也是議論不斷,紛紛對秦國的做法表示強烈譴責,但是另外一邊也不得不慎重考慮一下要不要順著秦國給出的這個臺階下去,若不然,真的讓秦國統一了下,他們可就真的要淪為平民了,甚至於田畝、家財都有硬性規定,這樣下去,整個家族都會垮掉。
這不由他們不慎重考慮一番。
當然也有實在看不慣秦國計程車子,毅然選擇留在諸國,全心全意的幫助諸國出謀劃策。
驅逐祖籍之事,在這一段時間內顯得格外的頻繁。
也有夏國士子打算出走其他國家,卻被秦國一一抓住,而且全部斬首,絕不留情。
任何有資助、幫助等行為的人或家族則以背離秦國之罪同樣處理,一時之間,秦國境內“民”怨沸騰。
…
咸陽,白虎宮,奉仙台。
姬希盤膝於床鋪之上,忽然睜開雙眼,輕笑道:“想必現在袁易霖很苦惱?被我逼著下了詔令,而且都是將秦國至於險地的詔令。
話,名家的魁首沒有跳腳嗎?所謂的與地卑,山與澤平,根本就是在宣揚眾生平等,卻硬生生的掰成了其表面上的意思。
還有儒家,其核心分明是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
現在卻硬生生的被掰彎成一個破法者,也真是夠丟臉的,看來壓力還是不夠大啊!”
在補完諸子百家的部分典籍後,姬希對諸子百家有了一個瞭解,此刻也是無語,他認為,儒家完全可以將君子六藝,以及論語等典籍結合起來,甚至於其他諸子百家也可以嘗試。
不過,秦國如今大勢已成,諸國也不過就是垂死掙扎。
“滴!主,發現新的異位面,等級為赤……”
…
此後三年,秦國一直修生養息,消化夏國遺產,同時在秦國各縣、各村建立華胥書院,同時完善科舉制度,秦國所有孩童六歲入華胥書院啟蒙,完全,同時每日供應三餐,課本發放,但損壞後則需賠償。
12歲之後,每日講解諸子百家典籍,以及化學、物理、地理、數學等。
打破家派之間的壁壘,不再侷限於一家一派,而是兼聽則明,15歲開始選擇觀想法,到了這一步,選擇繼續深造的深造,回家的回家,但是基礎已經打下了,相當於初中畢業。
而秦國境內的諸子百家則全體靜默,對於他們來,雖然一開始無法接受,但旋即也就沒什麼感覺了,畢竟到了他們這個層次,知道了太多太多,眼界大為開拓,大多都想著超脫此界。
再者,他們腦海中的兌換列表,本就將他們各家各派的典籍一打盡,各自都有看過別派的觀想法,此刻倒也沒感覺有什麼,只要修煉了他們家派的觀想法,自然就是他們家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