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可並不代表他有多喜愛妻子,只不過不願出來個庶長子亂家罷了。至於妻子……袁大少奶奶因為數年無子,可沒少看他冷臉。
如此,袁大少奶奶對於夫死的悲痛也是有限的。她也算是個能幹的,一旦神智回來,便想起要張羅府裡掛白帶孝等等諸事了。只是剛吩咐,就被柳太太攔了:“你這會兒且要保養,不可費神。這些事兒,有娘呢。”
柳太太帶著自己兒媳婦,就從袁勝青這院子開始,一樣樣地吩咐了下去。
這會兒府裡也沒個能主事的人了,柳太太雖有些越俎代庖,但袁大少奶奶肚子裡可能是袁家未來的、唯一的男主子了,袁府一幹下人倒也聽話,一樣樣張羅了起來。
正院裡,袁夫人被郎中行了針才醒過來,跟袁大少奶奶一樣,也是先號啕。這可就比袁大少奶奶哭得更痛了,直哭得眼淚都要幹了,才想起把送信的人叫來問話:“究竟是怎麼回事?”
送信的這個,也是袁勝青的心腹。然而袁家與倭人來往這事兒極其重要,最心腹的那幾個都跟著袁家父子死在海上了,這一個還真不知道那些事兒。然而既然是心腹,有些事便是不告訴他,他也有些察覺,遲疑半晌,請袁夫人揮退了身邊的丫鬟,才低聲將自己的猜測說了。
“是沈家父子害死了老爺和大郎二郎?”袁夫人披頭散發,一雙通紅的眼睛似能滴出血來,“我不能饒了他們!來人,來人——”
“夫人!”心腹簡直被她嚇了一跳,“此事,夫人心知肚明便好,並無證據啊!”
“把他們抓起來細細地審,定有證據!”袁夫人掙紮著就要從床上起來。
心腹簡直都要後悔告訴她這件事了。這種事兒沈家豈會給你留下證據,又豈能審得出來?再說了,這件事的起因是袁家想對沈家下手,就算真審出來了,第一個倒黴的是袁家才對!
袁夫人這是瘋了。自己丈夫兒子都沒了,她要破罐子破摔,能拉沈家下水就行。可是他們這些做屬下的還沒活夠啊。
“夫人,不能如此啊!”心腹幾乎要吐血,“倘若此事真是沈家所為,那證明,他們已然知曉了大將軍與兩位公子的謀劃。如今他們沒有證據告發大將軍,已然是……”已然是萬幸了。
“怕什麼!”袁夫人根本聽不進去,“有太後呢!”
“勾結倭人,這是叛國之罪,便是太後也不能為大將軍脫罪啊!”心腹被逼無奈,只能把勾結倭寇的話說出來了,“此事一旦被掀出,乃是族誅。太後或許還可得免,可宮裡的昭儀娘娘,還有夫人與大少奶奶,以及大少奶奶腹中的孩兒……”
袁夫人聽見女兒和未出世的孫子,終於冷靜了些:“可,難道就容沈家得意嗎?”
“夫人可以將此事報與太後娘娘,太後一定會有辦法的。”心腹鬆了口氣,只要袁夫人別現在就嚷出來就行。不管了,他反正還沒成家。並無拖累,只是在軍中有個官職罷了。今兒回去他就想辦法自傷,然後離開軍中,走得遠遠的,反正不會去給袁夫人做什麼人證!如今大將軍等人都已經死了,連心腹之人都死了大半,靠著幾個女流,找不到他的。
袁夫人呆呆坐著。一會兒覺得此人說得也對,一會兒又覺得實在忍不下去,只想去殺了沈家全家。良久,想到宮裡的女兒,到底是咬緊牙關忍了下來。有太後在,女兒前程大有希望,這時候她不能壞了她的前程。只要將來女兒能做了太後,那時候想把沈家怎麼殺就怎麼殺!
現在殺沈家,不過只是那麼幾個人而已,等將來他們生兒育女養出一大串來,再全部殺掉,豈不可以殺得更多?
袁夫人用這個念頭安慰了自己,硬生生把湧到喉嚨口的一股子腥甜嚥了下去,沙著喉嚨道:“可也不能就這麼便宜了他們,難道他們還有功了不成?”
那心腹忙道:“自然不能。不管怎麼說,沈家救援來遲,致大將軍全軍覆沒,總逃不了有錯,朝中禦史定會彈劾他們的。”只不過這錯誤實在沒有多大罷了。不過拿來哄哄袁夫人也夠了。
果然袁夫人被安撫了一下,情緒又平穩了些。這一平穩,她就想起了更多事:“老爺和大郎二郎的喪事……”想到自己尚未安排這些事,不由得又想哭,正要叫得用的丫鬟進來吩咐,就聽外頭有些喧鬧之事:“誰在喧嘩!”不管是誰,先拿來打幾板子出出氣再說。
守在外頭的丫鬟忙進來回話:“是,是族裡的人來了,正跟親家太太鬧呢。”
鬧什麼呢?當然是鬧管事的權力啊!
袁家大族,可最出息的就是袁翦這一支,富貴權勢俱足,多少人眼紅吶。
如今可好,一家父子三人全死了,袁家的權勢灰飛煙滅,只剩下了富貴,就更讓人眼紅、且躍躍欲試了。
再說了,咱們也不是不懷好意,還不是為了袁府的香火嗎?雖說袁大少奶奶有孕,可她肚子裡那個還不知是男是女呢。眼瞅著袁家父子的屍身就要送回來,到了出殯下葬的時候,難道能沒個頂盆摔瓦的人?
好吧,退一萬步,就算袁大少奶奶懷了個男胎,那袁二少爺呢?他可沒娶妻,沒留下半點香火呢。不給他過繼嗣子,難道讓他在地下做個無祀之鬼?
故而袁家族中真來了不少人。這些人裡有的倒還是真心來弔唁,順便看看能不能討點好處;有的卻就是沖著過繼的事兒來的了。結果進門一瞧,竟是個柳家婦在管事兒,這不反了嗎?袁家的地方,什麼時候輪著外人來指手畫腳了?
柳大太太可不這麼想呢。袁家這些族人究竟想做什麼,她難道看不出來?過繼?真是笑話!只要她的女兒生下了兒子,整個袁家都是她女兒的!至於說袁勝青的香火,將來外孫娶妻生子,多生幾個兒子,過繼給袁勝青一個不就行了?又何必再從袁家族裡過繼,好叫外人來佔便宜呢?
袁翦等人的屍首還沒運回來,袁家就鬧了個天翻地覆。與之相反,沈家卻是歡天喜地——啊不,只是慶幸,慶幸罷了。畢竟這一戰如此艱難,沈家父子無恙,豈不是讓人慶幸麼?至於袁家,到底是相識的人家兒,沈家自然也是覺得極惋惜的。
這麼大的事一出,整個杭州城——不,整個江浙都看得清楚,袁家倒了,沈家卻是立了功了!
這個時候,去袁家弔唁當然是應該做的,但往沈家去討個好兒更應該啊。雖說沈家似乎一直都為皇上所不喜,但就眼下的形勢看,袁家一倒,江浙的水軍怕是都要落進沈家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