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知道,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
而它的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
主要步型則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
當然這些專業術語,林維也並不太清楚具體是什麼。
簡單來說,詠春拳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
這位同學和阿酷進行了格鬥。
但是,遺憾的是這位同學的詠春拳,可能是自己從網路上查資料學的,就像學跳舞的人看著網路上的舞蹈影片學跳舞一樣。
但是拳法和跳舞終究是不一樣的,看著網路上的影片,只能學到表面的東西,卻學不到其中核心的東西。
所以結局非常的明顯,這位同學被阿酷一腳給踢出了場外。
阿酷再次抱拳說道:“請問還有誰?”
這時,一個武術社的同學站了出來,他說道:“我來會會你!”
他走到了中央,和阿酷面對面站著。
阿酷於是問道:“你用的什麼拳法?”
這個同學答道:“在下,形意拳,請指教。”
“哦,好啊。”阿酷答道。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是我國傳統拳術之一,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後世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主要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
基本內容為三體式樁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三體式為形意拳獨有的基本功和內功訓練方式,有萬法源於三體式之稱。
五行拳結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別為劈拳金)、鑽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橫拳土)。
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特徵而創編的實戰技法,分別為龍形、虎形、熊形、蛇形、駘形、猴形、馬形、雞形、燕形、鼉形、鷂形、鷹形。
可惜的是,這路拳法在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逐漸就沒落了。
在人們都用槍支彈藥這樣的熱武器時,再去練一套拳法也並沒有什麼意義。
難道你能靠這樣的拳法去當一個保鏢嗎?
沒有用處,自然大家去練的人也就少了。
逐漸,這樣的拳法也就失傳了。
所以,這名同學祖傳的形意拳,傳到他這裡,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的精華了。
這名同學和阿酷過了幾招後,被阿酷一腳給踢飛了。
接著,何偉終於忍不住了,他走到了阿酷的面前。
阿酷說道:“喲呵,武術社的社長終於要出手了。”
何偉抱了抱拳。
“我來挑戰你。”
“你用什麼拳法?”
“在下,八卦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