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荀攸道:“也許,我們可以效仿賈詡、徐庶,以薊縣為誘餌,調動他們的兵力。”
“你的意思是?”
“他們一定想不到,我們會將薊縣讓出,我們偏偏就這樣做。只要將他們外圍的兵力,調動一些攻擊薊縣,我們就有了突出重圍的機會。”
具體的方略是: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突圍,致使薊縣空虛,敵人一定會趁勢收復薊縣。而這時,曹軍主力再突然出手,尋找敵人的薄弱之處,突出重圍。
這樣的打法,跟徐庶、賈詡之前,是同出一轍,不過有一點,徐庶、賈詡,是為了圍困敵人,而許攸、荀攸,是為了突圍而出。
性質上是不一樣的。
決定下來,曹軍行動了起來,當晚就有一萬軍,偽裝成十萬軍,殺向北面官道。
同時,所有的主力撤出薊縣,隱藏在薊縣以東。他們在等待,等晉國大軍的包圍圈薄弱之時,再突然出手。說白了,就是用薊縣為誘餌,削弱晉國大軍的包圍圈。
........................
此時,賈詡、徐庶接到了訊息,召集眾將議事。
“敵人往什麼方向去了?”
“北面。”
看向地圖,賈詡道:“北面是我們守軍最強的地方,有韓嶽的一個炮兵團,兩個步兵團,及兩萬多神機營。又有趙雲、黃忠的鐵騎兵策應。荀攸、許攸去那裡,不是找死嗎?”
“是啊,還只去了五萬人,他們其他的大軍呢?”
徐庶皺著眉想了許久,搖著頭道:“不對,這好像不是真的突圍啊。如果他們想突圍,應該集中優勢兵力,功其一點,而這一點,應該是我們的薄弱之處,比如東面。”
賈詡道:“這也就是說,敵人是另有圖謀?或者...是想調虎離山?想在運動中調動我們的部隊,然後尋找最薄弱之處。”
“有這可能。”
三言兩語,賈詡和徐庶,就將敵人的策略猜測了個七七八八。
不過,兩人也不敢下定決心,更不敢派兵攔截。因為他們摸不清敵人的真實意圖,如果真是調虎離山,一旦調動其他地方的部隊,就很有可能被曹軍打破包圍圈。
“兩位軍師,我想你們多慮了,現在的曹軍,只顧著突圍,哪有這麼多鬼心思。”韓嶽道。
“韓將軍,事情可比像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賈詡笑著道:“韓將軍,你可得學呢。別看許攸、荀攸已到了最後的時刻,要是我們稍微一疏忽,走錯一步路,或許他們就轉危為安了。”
“是。兩位軍師都是足智多謀,末將當然比不得。但末將仍然認為,敵人已無路可走,只要我們的大軍收攏包圍圈,步步蠶食,他們最終會被消滅。”
徐庶盯著地圖,看了看,道:“此時收攏包圍圈,不是最佳的時機。”
“不錯。”
賈詡道:“我們的包圍圈,都是依靠山勢、官道形成的。一旦離開這些地方,向薊縣靠攏,那我們的人手就不夠了,包圍圈也變得極其薄弱。”
“當初丟給敵人薊縣,就是想憑著這些地方困住曹軍,我們不能為了敵人的一點點變動,就失去這一優勢。”
“我建議,先不管敵人,讓他們折騰,如果想強行衝出包圍圈,就給予猛烈的反擊,我相信獨立師及神機營的守備部隊,能打好這防禦之仗。”
“徐軍師,你覺得怎麼樣?”
徐庶沉默,沒有說話。
過了會,他笑著道:“我覺得啊,不怎麼樣。”
“怎麼?你有更好的計策?”
徐庶問道:“你不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