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擺手道:“攻打常山郡的事,暫時停下來,我們還是先觀望一陣。”
高覽、沮授、郭圖等,都點了點頭。
顏良、文丑不以為然,顏良問道:“為什麼啊?”
審配道:“顏良將軍,我們攻取中山郡和清河郡,並沒有則損多少兵馬,出征時是三十五萬,現在還有三十二萬。可高覽將軍說的不錯啊,眼前的常山郡,跟中山、清河不同,有徐晃親自鎮守,又團結起了常山郡各地的百姓,聚眾十萬,咱們雖然也能取勝,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即使最後能攻陷常山,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要是我們也像荀彧一樣...那到時還怎麼守住這中山、清河?別忘了,咱們可不能跟荀彧比啊,他的主子擁有中原四大州,其中還包括荊州,損失個幾十萬人他不放在心上,咱們一共就這點兵馬,一旦有失,後果不堪設想。我得給主公儲存些實力,就算為了青、徐兩州,也不能貿然行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圖苦笑著,嘆道:“咱們尚且如此,不知道荀攸此刻,是何等想法,他還敢攻取幷州否?”
審配道:“但願他能振作起來,否則我們北征的計劃,真就落空了。”
商量到最後,所有人都同意審配的安排,暫時不要往前走了,改攻為守,防禦好中山郡邊境,同時,派人聯絡荀彧,鼓勵荀彧振作起來再戰。
當然,這些俏皮話誰都會說,但荀彧能否振作,得看荀彧自己的情況了。
幷州、河西郡、某縣。
荀攸正攻打的起勁,正是他建功立業之時。多日來,他連續攻下了河西郡好幾個縣,眼看著便要將河西郡大半的土地收入囊中,雖然河西郡兵馬頑強抵抗,連河西郡的百姓也跟著瞎起鬨,但都不是他的對手。
但就在這時,他也收到了荀彧的敗報。四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只剩十萬逃亡白馬要塞,還有夏侯淵退往鄴城,急盼援軍。
“怎麼會敗的這麼慘...。”看完信後,荀攸一臉的擔心。
軍帳內,其他將領不明所以,都紛紛問道:“軍師,怎麼了?誰敗了?”
“文若,文若軍師敗了。”
“什麼?荀彧軍師敗了?這怎麼可能?”眾將領顯然不信,說別人敗了可以,荀彧怎麼可能敗呢,那可是常勝的象徵。
荀攸說道:“徐庶領四十萬兵馬親征,不到兩個月...文若兵敗如山倒。”
“據我所知,這徐庶統領的四十萬人,其中只有十萬精銳,剩下的三十萬,都是剛招募不久的新兵,甚至還有剛聚攏起來的百姓,也就是湊數而已...這,能擊敗文若,也算徐庶有本事啊。”
跟隨荀攸一起出徵的將領,有張遼、高順、臧霸。
臧霸是泰山賊,早年投靠曹操,南征北戰,立下過無數功勞。是曹操青州兵組建時的重要人員。
張遼、高順,原是呂布的將領,呂布徐州戰敗後,便投靠了曹操。歷史上,只有張遼投降,高順被曹操處斬,但在這裡,卻跟歷史上不一樣,也許是洪南穿越的蝴蝶效應,使得高順活了下來,不但活了下來,還讓高順統領了精銳無比的陷陣營!
此時,張遼出列問道:“軍師,咱們現在是進?還是退?”
一下就問到了關鍵的問題,現在面對決策,無非就兩種選擇,一是進,攻取幷州,二是退,儲存實力,或者觀望。
“當然要進!”
荀攸沒有任何的猶豫,說道:“我們不但要進,還要比之前攻擊的更兇猛,將徐庶的四十萬兵馬吸引過來,好讓荀彧有時間整頓兵馬,重新再戰,否則,我們此次北征,豈非以失敗告終?”
(本章完)
喜歡帶著外掛闖三國請大家收藏:()帶著外掛闖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