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一箇中華民族比較傳統的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起始,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
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像,這就是清明這一節氣的寓意。
也有與之相關的傳說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同時清明節也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為中元節、寒衣節。
而提到清明節自然有一個與之相關的事情,那就是踏青。
如李中所寫《客中寒食》: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溼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在清明節踏青是一種習俗,不過卻不是最重要習俗,最重要的習俗自然是清明掃墓,即為“墓祭”。
這一日清晨,鳳飛飛獨自一人離開了客棧,前往她曾經的最溫暖的地方,葵花派的建派之所。
鳳飛飛行走在街上,天空下起了小雨,綿綿的細雨讓街中並沒有什麼人。
這時的情景正是印證了唐代韓愈的那首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鳳飛飛並沒有施展輕功快速的行走,而是慢慢地行走。
鳳飛飛在路上看著街上景色,不由得就會想起曾經與師門中的師兄弟在一起的情景。
鳳飛飛到了一處大的宅院面前停了下來,而大門上寫著葵花派三個大字。
鳳飛飛到了,這裡就是葵花派曾經的所在。
曾經的葵花派可是氣派非凡,讓人看見就生仰慕之情,而如今卻是落魄至此。
兩邊的牆上都長出了無數的雜草,大門底部也生出青苔。
鳳飛飛強忍住流淚,推開了葵花派的大門。此時的葵花派院內也雜草叢生,顯得十分荒蕪。
荒草掩蓋住了當年之事血跡,可在鳳飛飛眼中,一年前的事就在眼前。
鳳飛飛走過了前堂,過了正廳,看遍了葵花派所有的地方,最後來到葵花派的演武場。
這裡是他們這些葵花派弟子曾經練武的地方,可如今卻不再是了,因為這裡變成了葵花派所有人的安息之地。
當初之事,事發突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鳳飛飛負傷中毒被李豪救走,而之後前來的其他門派的眾人看見葵花派如此慘烈,就一起將葵花派的眾人安葬了演武場這裡。
如今的演武場到處都是墳墓,而很多人都是沒有墓碑的,因為其他門派的人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不過還有一些人有的。
鳳飛飛來到一個人的墳前跪了下去。
“師父,師孃。我來了。”鳳飛飛略帶哭腔地說道。
這個墳墓就是當年名震江湖的葵花派掌門魏榮與其妻子的墳墓。
在其之後有葵花派的長老,弟子等等,在那場戰役中犧牲的所有人的墳墓都在這裡。
鳳飛飛在這一旁說了很多話,將這一年中所有人的經歷都講了出來,包括李豪、郭楠以及黃平恩。
在鳳飛飛哭訴之時,客棧中。
郭楠急忙說道:“酒鬼,飛飛姐不見了。”
李豪鎮定地說道:“我知道了。急什麼,我知道她去哪兒,你不是也猜到了嘛。對了,別叫我酒鬼,我已經大半年都沒喝酒了。”
郭楠說道:“可是,飛飛姐一個人出去很危險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平恩說道:“小楠說得沒錯,現在的潭州對她不利的人太多了。”
李豪說道:“她去祭奠她們師門中人了,我們去不合適。她一直我們面前故作堅強,給她一點空間讓她釋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