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來到了戲班的院子裡,兩個鏡頭巧妙地推進著故事劇情——
先是眾少年背誦戲班的教條、而後開始背戲詞兒、打磨身段。
背不好要捱打,背的好,還得捱打,用老師爺的話:
“背的一字不差,打你……是讓你記著,下回還得這麼背!”
這一幕看的不少人沉默又沉默……
所有少年全都被幾條麻繩牽拉著,這是正兒八經的練功,詮釋著什麼叫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鏡頭伴著老師爺的行動,來到了小豆子身前。
他身穿白衣,秀氣又靈動,前面背的戲詞兒都沒問題,獨到了,“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一句,小豆子是怎麼都說不對!
這不是他不知道戲詞兒,而是他內心對於性別的一次抗爭!
一次又一次捱打卻始終改不了口,最終被老師爺單獨連詞兒……
先是一段關師傅棒打小賴子的畫面……他是被打的最狠的,這也是為了後文小賴子的不同結局做的鋪墊。
二刷的時候,陳凜看著這一幕,才由衷感慨……“小賴子的結局在開始就註定了!”
隨後到了單獨“教導”小豆子的一幕。
鏡頭錯過老師爺的後背,落在小豆子半身,他雙手拽住麻繩,只聽老師爺問他,“尼姑是男的還是女的?”
小豆子眼泛淚花,望著前方,茫然無措,“是,是男兒郎……”
鏡頭落在老師爺身上,他身後關師傅望來,卻聽他道:“您倒是真入了化境,連雌雄都不分了……啊!”
小豆子始終過不了心中那一關,被老師爺帶進了屋子裡,背錯一次,就要挨一次手板。
“下次再忘,就往死了打你!”
小石頭躲在門外偷聽,鏡頭從小石頭往上挪,從視窗到了屋裡……
當小豆子抬起血肉模糊的手掌,耳邊又響起了一道熟悉的聲音:
“磨剪子嘞,鏹菜刀……”
鏡頭最後,還有“鏹菜刀”咯吱晃動的金鐵聲……
陳凜作為老影評人,對於電影發展的每一步,都能意識到電影想表達的一定不只是這麼簡單。
就像小豆子被砍掉第六根手指時,這叫喊聲響起……
這一次也一定內有深意,這是戲中角色的一場心路歷程。
他抬起中指頂了頂眼鏡中間的鼻託,拿起筆在筆記本上,盲寫到。
“這一次……菜刀砍去的,是小豆子最後的抗爭信念!”
……
果然,當晚眾少年洗浴,小豆子抬著手,道:“師哥,趕明兒我要是給打死了,枕蓆底下有仨大子兒,就給你了……”
下一刻小豆子就將手按到了水裡——就如小石頭所言,他這受了傷的手要是進了水,毀了,就唱不了戲了。
卻被小石頭攔下。
鏡頭一晃來到屋內。
柔和昏暗的油燈下,小石頭勸說著小豆子——“豆子,過兩天就要給祖師爺上香了,你就想你自己是個女的,可別再背錯咯!”
油燈裡,兩人眼光在鏡頭下一晃……
第二天眾少年在戲班院子裡休息,眾少年在聊吃的,先是談到了豌豆黃,後小賴子反駁道:
“豌豆黃?豌豆黃算個屁呀?”
“吃過驢打滾兒嗎?盆兒糕呢?”
小賴子,“都是他媽狗屁,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