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討伐《死亡美學》三觀不正的、也有認同《死亡美學》的!
討伐言論:
[這根本就是一部罪犯的自述——一個骯髒的、猥瑣的、殺人犯!他竟然成為了主角?]
認同的:
[文藝、歷史、現實、我們要表達的就是現實的東西,如果一味隱藏、一味長相真善美、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世界到底是誰在充滿惡意!文學的存在意義,不正是與此嗎?如果一味追求真善美、光偉正、不結露現實、人性、黑暗、我們都看卡通片不就好了?]
而一部分中立影迷、導演、編劇等團體則表示:
[存在即合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在製作商、劇情上、演員表演上都能夠達到9.5分甚至以上的電影,適合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觀看,這對他們而言,絕對是一部影視盛宴,能夠在管作用過程中,反思人性、反思自我、但對於十八歲以下的觀眾,我不建議觀看——太顛覆認知了!但如果,可以,我還是會選擇進入電影院,因為,除了主角是一個殺人犯……這個角度不合時宜,整部影片,我認為是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最優秀的影片,沒有之一!]
伴隨著爭議,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在經歷長達十二天的影展後,迎來了閉幕式頒獎典禮。
全球矚目,但結果也就像想夏鬱、餘君豪預估的,一系列的獎項都沒有《死亡美學》。
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最後只撈了一個評審團大獎。
拿到這個獎項,還有什麼可說的?
這個獎項幾乎可以與評審團獎相媲美——就是個安慰獎。
但,十二天的時間《死亡美學》卻真正打出了不同意義的一槍。
確實如同影片名字一樣,這是一場死亡美學盛宴;
與此同時,主演餘君豪,再次走入了全球影壇視線。
威尼斯電影節落幕了。
這一屆能打的電影也特別多,《死亡美學》沒有能夠拿到最重要的幾個獎項,雖然引起不少人對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提出質疑。
但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影片的幾部電影,雖然爭議、話題、熱度都不如《死亡美學》,但拿到獎項,也挑不出太多毛病。
畢竟兩人都已經拿過獎項了,還是戛納。
與此同時。
上映一個月《深海·1》也在九月十五號,迎來下映——
華夏時間,下午十二點十五分,全球票房資料出爐:
十六點一億美金。
《深海·1》票房其實在一週前,票房資料基本上就不動了。
十六點一億美金的成績,老實說,真如果不跟《飢餓遊戲·1》對比,非常能打了。
排在全球票房第十位。
但有一群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帶起了節奏。
網路上的聲音特別多,不過夏鬱已經管不著了。
《深海·系列》既然沒有要跟《飢餓遊戲·系列》碰撞,維多利亞影業沒有要狙擊《飢餓遊戲·系列》,大家就各憑本事,在各自的領域發光。
雖然不在同一月,但都在暑假檔,結果埃爾伯特·布拉斯克斯還是敗了。
維多利亞影業、亞歷山大影業……全球幾大影視巨鱷,都不由得沉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