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諱。
“不管你們兩人成沒成,但是就這份互相扶持的態度、做法——我真的不得不去暢想,咱們這一代,是有希望真正擠入全球影視圈,將華夏影視發揚、並擴張影響力的!”
至於這個成沒成,到底是指兩人的關係、還是兩人的電影。
誰知道呢?
“什麼題材,什麼背景?老實說我有段時間沒看華夏商業片了!”
陳凜嘆氣,“宋昂到好萊塢發展,徐蔚導演又逐漸往劇情文藝片發展,華夏能夠拍出經典、好看的商業片的導演,幾乎找不到了!”
他將鍋甩給夏鬱、餘君豪,調侃道:“華夏影壇成也是你們,如今出問題也是你們,都是你們,把文藝片捯飭出了價格,給觀眾慢慢養起來了。現在,導致大批導演都覺得時代不一樣了——文藝片也能賺錢,那誰不想出名?誰不想正兒八經參與獎項爭奪?”
這就導致,華夏電影文藝片、劇情片增多了,實打實的爆米花電影,少了一大票。
按理說,這對於華夏影壇而言是好事,但不是純好事。
哪個賽道人一多,資源分配不就成問題了?
再者說了,這些導演、編劇又缺少沉澱,影片說來說去都是翻舊賬似的,沒有新意,更缺少能夠震撼人心的核心。
說白了,文藝片想要拍好了、拍賺錢了,比商業片真的難多了。
各種因素夾雜。
“不過這兩年,《暮光·系列》又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陳凜看著這些風向的轉變,心裡已經不知道該作何感想了。
什麼紅湊什麼?一點主見、一點堅持都沒有!
他又感慨:“你們接連出走這幾年……國內電影確實又開始有點青黃不接!”
二十多年前出了魏集鴻、魏扉、閆靜丹這一批人,十年前出了夏鬱、餘君豪、成韞、付藝君這一批。但是現在,國內電影真的沒有能夠再接上這兩批人的後輩了。
“也就電視劇,還有點看頭——怎麼說呢,還剩下衛靜城工作室支撐著!”
至於長城影視、明珠時代、都慢慢趨向資本、趨向綜藝化了。
“不只是缺了演員,還有導演!”
對於這些個話題,不論是夏鬱還是餘君豪都沒有接。
餘君豪是暫時無能為力,自顧不暇。
夏鬱更是了,在系統還沒有正式解鎖前,她就像是被鏈子束縛著,有心無力。
這場會談,非常愉快,主要是老陳愉快,見到喜歡的男女演員。
“你的電影我看了,我對你很有信心,但,現在我就看了一半,還有一半沒看,等我看完,我再發表影評!”
老陳有句話沒說:“雖然只看了主競賽單元一半影片,都是篩選的優秀影片,就你這份演技,我目前來看,認為五十歲以內幾乎是獨一檔!”
除了陳凜,在《阿弗西婭·海切爾》首映會兩個小時後,夏鬱就接到了一個熟人電話。
林放,算是熟人嗎?半個師兄?算吧?一聲林伯伯少不了。
提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華夏國際電影節的事情。
他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