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32 章
“公孫淵這個人,朕見得真不多,問得再多也是人雲亦雲。遼東太遠,幽州這個地方又情勢混雜,漢人一走,第二天鮮卑人就來。他們一家三代世守遼東,稱得上一句勞苦功高,眼下總逼著他們還不行。”
“孫權想招撫他一家的事,朕是孩子的時候都知道,而且不止一次。他恣睢海外,先帝沒治他。現在沖著他送來的東吳使者的首級,朕也只能封賞他了。”
“他就算不是個老實人,也應該是個聰明人。他要是嫌東吳能給他的太少,大不了朕就再多給他一些,希望他能明白朕意。”
“從前西線戰亂頻繁,軍隊日日不卸甲,費去的錢糧物力更是浩瀚,才讓中原剛太平兩年。”
曹叡拍過兩名黃門侍郎傅容、聶夔的肩膀。
“所以你們兩個就帶著朕給他的封賞去看一看,公孫淵要是真勾結外敵,意圖分裂。先穩住他,大不了朝廷再勞師動眾,遠徵渤海。”
兩位使者領命退走,曹叡便回頭望了一眼屏風。
“還躲著幹什麼?出來吧。”
曹詢剛滿九歲,在他娘面前貪玩,在他面前總是規規矩矩的。
“父皇。”
曹叡剛剛在丹陛下的臺階上坐下,聞言一笑,招招手讓曹詢坐到了他的身邊,感嘆道:
“今天終於是把人情送出去了,不過以後多半還是消停不了。”
曹詢問出了剛剛一直疑惑的問題:“父皇,如果您覺得那個人一定會反,為什麼還要送他禮物啊?”
他話落,才想起娘說的,不要主動向父皇問朝政的事,急忙又站起來低頭行禮。
曹叡帶他來紫宸殿的機會不多,他小時候覺得這個地方一貫出現的都是些滿臉正色的無聊老頭,多半曹詢在這個年紀也不例外。
“你別看剛剛那幫大臣都板著臉,你就得學他們,這樣不好。我知道很多人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也有很多人在教你。”他一頓,更加耐心,“但是你在父皇面前,可以說真話,可以想問什麼問什麼。因為我和你娘,是天底下你最不需要隔著心思的人。”
曹詢這才放鬆了一點兒,繼續低頭說道:“兒臣只是聽人說,父皇從不容忍有不臣之心的人,如果有,就一定會打這一仗。”
“誰跟你說一定會打這一仗?”曹叡問。
“大家都這麼說。剛開始隴西反叛的時候,父皇禦駕親徵,好多大臣認為父皇年輕沖動,都攔著父皇,結果父皇把三郡收回來了。後來的漠北、安定又是這樣。所以這一回,兒臣覺得父皇肯定還是會打服他們的。”
“這話好耳熟啊。”曹叡接過向寵遞過來的茶,一邊問:“仲達公說的?”
曹詢慌忙搖頭,“不是仲達公,好多人……”
曹叡忍不住笑了,“我的意思是,你別老學他說話,多學他那些治軍理政的本事。”
“男子漢立於天地之間,不能老謹小慎微、光聽別人的話。你剛剛問:為什麼明知道公孫淵肯定有不臣之心,我還要許他高官厚祿。那父皇就得跟你說明白這個道理。”
他牽著曹詢的手來到天下堪輿圖前,指了指東北方向的幽州和渤海。
“公孫淵不接受東吳的招降,是因為中原近,東吳遠。今日造反,明日發兵平叛,東吳遠水難解近火,不如趁魏國分兵偷襲魏國東線的荊州和宛城。公孫淵一家世居遼東,稱霸幾十載,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遼東接鄰海外,對於關中的洛陽來說都稱得上是遠在天邊,任何人換作是公孫淵,比起想著臣屬吳魏,全都不如自立。而朝廷也需要時間,來準備統戰兵馬和糧草。所以才有如今的敵我相安。”
曹詢聽得認真,曹叡見狀,撫了撫他的額頭,笑著說道:“以後你想來看這張地圖,或者就是想跟在父皇身邊,只需要跟門前使者或者向寵說一聲,隨時來找父皇。”
日近黃昏,他帶著曹詢走出了紫宸殿的殿門,一邊說道:
“你是父皇的兒子,父皇也一樣把希望放在你身上。“
曹叡目送著曹詢離開,像是心情大好。他背過手,身上的皂袍被微末的風吹的衣袂閃動。
“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也天天在翁翁身邊,翁翁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
身旁的向寵道:“陛下自從收養曹詢殿下之後,心情好了不少。看來是十分喜歡曹詢殿下。”
“我是羨慕他。”曹叡搖搖頭,“他不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