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12 章
“今年選了很多經學和儒學底子不錯計程車子,但人數比往年還是差了些。陛下的意思是:避免聖學荒廢,各州撥款修書,通曉儒學的官員,優先擔任侍中、尚書這樣的要職。”
司馬懿剛剛說罷,就有一名官員起身問:
“敢問仲達公,是孔子高,還是陛下高?”
司馬懿一貫意態溫和,答道:“孔子做孔子的事,陛下做陛下的事,沒有高低之分。”
這個解釋沒有讓這名官員滿意,繼而怒道:“我看你司馬懿就是媚上討好,害我大魏皇帝被天下讀書人當成仇人!太祖在時說,選用經世之才就當不拘一格,怎能僅憑一道儒學就斷定一個人的能力?如此狹隘的選官,長此以往,我大魏的人才不就斷了嗎?!”
坐在司馬懿旁邊的陳群無奈的重重一嘆,“此一時彼一時……”
這群橫眉怒目的後進之輩怎麼比自己這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還要迂腐。
“這是藐視祖宗成法!”
“你們不怕史筆如鐵嗎?”
……
“諸位這般架勢,來錯地方了。”
一個年輕的聲音打斷了吵鬧聲,“這是聖旨,就貼在城門口和太學門口,這位大人若真的一心為國,該去陛下面前死諫才對。”司馬昭走進尚書臺,扭頭向站在堂中央的官員行禮,講得話卻分外尖銳。
“你……”官員一時氣急,臉漲得通紅,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何況剛剛陳司空說此一時彼一時。意思是太祖平定中原時正值亂世,現如今我大魏國力強盛,正需要像個國家一樣建立起律令法度。有了這道重視聖學的國策,往後循序漸進,讓我大魏人才源源不斷地進入朝廷。明明是於國於民的大好事,這位大人卻不顧國家抗旨違命,你就不怕史筆如鐵嗎?”司馬昭反問道。
那群官員見狀,與司馬昭辯了幾句經,隨後罵罵咧咧地都走了。
陳群和司馬懿從尚書臺的官員進來開始神情就沒有變過,此時就剩司馬昭一個人戳在那兒,讓司馬昭有些無所適從。
見父親不說話,他問道:”爹,是我說錯什麼了嗎?“
司馬懿繼續低著頭喝茶,當他不存在,陳群只好開始解圍。
“子上啊,你沒做過官,不瞭解這群人。每次有政令頒布,他們都要來尚書臺鬧一鬧,想尋個機會博個直臣忠臣的名聲,但其實有他們沒他們都一樣。”
陳群笑得慈和,“倒是剛才,伯父也看得出來這幾年你在學問上用了功夫了,來日入仕,必然……”
司馬懿接過他誇贊兒子的話,“必然是在官場上鋒芒畢露,肆意妄為,遲早成個狂人。”
離開尚書臺,自家的馬車由車夫駕著車向城外駛去。
往日司馬昭去哪裡都騎馬,今日司馬懿特意讓他坐車,一身的不適應。眼見如老僧入定閉目養神的爹快睡著了,司馬昭趕緊叫了聲爹。
司馬懿未睜眼,緩緩道,“你知不知道爹回到尚書臺錄事只是掛職,不是官複原職。一入秋,就又得回宛城駐守了。”
太後亂政的風波雖已平息,現在他們一家卻只能更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司馬懿知道司馬昭心裡不服氣,一件件事地問道:
“自從回了洛陽,你自詡在東線跟著賈逵將軍有些軍功,腦熱就沒停下來過。誰給你的膽子?大司馬曹休把兒子塞進補缺名單裡,陛下都沒對自家人留情,你又是哪個牌位上的?”
“能進尚書臺的官員,哪一個不是一方大員或是位列九卿,再不濟也背靠其他仕宦大族,哪裡容得下你一個小娃娃興風作浪?!放眼洛陽,誰不對外戚這兩個字避之不及,只有你,像個愣頭青一樣,恨不得拉著全家跟你一塊死。”
他說到此處,恨鐵不成鋼地將手中的一卷竹簡重重敲在兒子頭上。最後恨鐵不成鋼道:
“你要是還學不會夾緊尾巴,守好規矩,就趁早給我滾回宛城。為了你和你大哥的仕途,為了你姐姐來日沒有太後庇佑的時候,能在後宮裡活成什麼樣。”
“這天底下的好事,不可能都是你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