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曹操在時就為官的老臣依舊是多數,決不可能坐視天子問罪太後。
“我明日就去找曹真,曹真和先帝兄弟情誼深厚,別的不敢說,事關先帝和陳王,一定會幫忙的。”
他說著起身,意態如常的對兩個兒子說道,“你們兩個回屋收拾東西去,往後怕是要遠離洛陽一段時日了。”
司馬懿又笑了笑,像是胸有成竹,安撫道,“小漁,你明日早些進宮,好方便把太後接回去。”
韋真第二日進宮時,無人阻攔,行至後宮時多數人臉上也毫無異色,可見這一晚上應是沒出什麼大事。
她混在宮女裡來到了崇華殿後殿。看到大將軍曹真與司馬懿皆來面聖。
曹真道:“陛下初登基,此時為了風聞之事大興問罪,只會國家動蕩,陛下豈不是辜負了先帝遺願?”
曹叡知道自己的這位叔叔和曹丕感情有多深,耐心道:“大將軍,先帝的遺願是社稷安定,大魏一統。分裂國家的亂政之言,如何該坐視不理。”
“朕剛繼位,也知道如今不同了。無論是東吳或是西域遼東,都受魏敕封、稱魏中國。我國雖未收攏全部疆土,業已如同前漢一樣努力做這天命正統。尚書臺成日找人大費周章的修史定律,重整中軍和天下兵馬,難道不是希望朝廷有個朝廷的樣子?”
曹叡接著把目光落在司馬懿身上,“仲達公,你學識淵博,你說現在換個漢朝的皇帝,比如說漢武帝,聽到這種亂政之言,為了維護皇威,他會怎麼做?”
他瞧見眼前這個老匹夫臉都有點白了,又補充道:“何況大將軍和仲達公來之前,朕已經下令,在查實之前,說情同罪。”
天子面上溫和,話說得極為狠辣,兩人委實心中沒個準備,驚異了幾分。
他們在戰場和官場中出生入死半生。曹操雖雄猜之主,但頗有英雄豪氣,曹丕為人陰刻,卻又重情,都未及這般熱衷權術、六親不認。
兩個老臣不吭聲了,知道尋常的勸說已經是難上加難。
事到如今,司馬懿只好豁出老臉,語氣激烈道:
“陛下!回想先帝病危時,也是物議紛紛,流言四起,甚至險些傷及陛下。其中緣由,不就是世人皆誤會天子之家不睦,君臣父子不和,懷疑陛下嫡長子的地位。而今陛下只有孝順太後,這樣的流言才能不再無休無止的出現,引得朝野驚疑、紛爭不斷。得國不易,吳蜀在外,我魏國雖強,也經不起任何風險,萬望陛下三思啊!”
司馬懿說罷伏拜在地,“臣,為公為國,以死相諫。”
曹真遲疑了一瞬,亦高聲道:“臣,以死相諫!”
曹叡感覺崇華殿跟著震了震。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先皇餘威尚在,曹叡只是拿不準朝臣對自己的態度。
今日就是把司馬懿和曹真勸回去了,明日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臣子來給自己教訓示威。
來日方長,曹叡想順勢給一個臺階下。
“兩位卿年紀都大了,身負社稷,日理萬機,還要為了朕的家事勞心,朕實在羞愧。”
曹叡示意身邊的向寵去把司馬懿扶起來,自己則去扶叔叔曹真。
“既然大將軍和司馬公都這麼說了,新朝才開始不久,不好大興牢獄。”
曹叡說罷,對向寵吩咐:“就讓大理寺繼續查,把郭太後接回來,命人好好守著吧。”接著在二人面前著意一字一句道:“記得告訴他們,查明之時,也一起報於大將軍和仲達公。”
司馬懿本想再勸勸天子孝順太後,心念電轉,還是決定見好就收。
曹叡已經準備離開前殿,兩人告退時,突然想到了什麼,站定回身。
“不過大將軍所言,朕剛剛思忖了。”他一臉正經,“朕與太後的關系為流言所傷,如今悔恨也來不及。太後族中還有一女,把她接進後宮,血親相續,或能彌補。”
這話像道驚雷一樣在躲到外面的韋真耳邊炸響。
司馬懿亦是震驚,過了幾分,勉強說道:“臣深感陛下之孝心。但畢竟是太後的養女,是否還是要問太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