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反應即在眾人的預料外,亦在情理之中,一而再受挫的朝廷急速的大勝來提升士氣,若是面對天盟的步步緊逼再無反應,要不了多久,朝廷將再無威信可言。
江南大軍的開拔浩浩蕩蕩,引無數人矚目。江南水師戰船一膄膄整齊有序沿江而上,每一膄大船上都站滿了精神抖索計程車兵。
沿江百姓看著那一膄膄戰船,心情是複雜的,身為大夏子民,他們自然希望朝廷取勝打擊消滅這種佔渡謀利的幫派,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利讓他們內心忐忑。
與逍遙城,太平教不同,逍遙城自成立以來從未做出傷害過百姓的舉動,反而是盡力幫助百姓致富,逍遙侯深受百姓愛戴不是沒道理的。
太平教雖說傳承悠久,除偶爾有個分點作惡傷人外,他們並不干涉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目的明確,想要稱霸自然要得民心,你可以不為民辦事,卻不能傷害百姓。
天盟恰恰相反,自接收飛龍幫勢力以來,完全繼承了他們的優點,在有些地方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當初逍遙侯搭船過江這種行為,除開始有人模仿外,再無人去組織,只因飛龍幫抽水太恨,不是所有人都是逍遙侯的實力,之前的一兩過江到後來的二兩,三兩,最後的五兩,百姓不堪重壓最活還是選擇自己划船而過。
一開始,天盟對私自渡過的百姓仍半路攔截收取過江費,後來在百姓的抗議中,朝廷介入下,天盟才收斂起來。如今,看到逍遙城崛起,太平教硬撼朝廷大軍,天盟也不禁膨脹起來,覺得朝廷大軍不過如此。
天盟的總部位於江陵城,勢力遍佈整個江陵府,幫眾成員多達三萬,或許對於數百萬人口的江陵府來說這些人並不多,但是有組織的勢力中,它卻是最強的。
此時,江陵城外風雲變幻,大軍團團圍住江陵城,而城中守兵不是被迫趕出便是屠殺一空,天盟是打定了主意要抵抗到底。
江陵城外聚集了眾多勢力的探子,如果說逍遙城的勝利令眾勢力看到希望,那麼天盟此次的表現將決定著天下的走勢。
逍遙城徹底蟄伏起來,雖然三大城正常開放,卻是盤查的更嚴了,每個城駐紮著上萬大軍,他們不但維護城中秩序,同時保護著城池安全,是逍遙城的第一道防線。
太平教依據地勢牢牢控制著巴蜀三城,強悍的與十萬大軍對峙著。
不是所有勢力都有太平教的實力,不是所有勢力都有逍遙侯的這樣的人。
天盟的出現無疑給了他們希望,他們的表現將徹底決定眾勢力的行動。
對於這些,朝廷豈能不知,只是掌控力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們要做的便是殺雞儆猴,雄風猶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攻城戰開始,不同於以往的一股子往前衝,朝廷大軍萬人齊射,萬千箭雨落下,守在城牆下的天盟幫眾依靠掩體躲著箭雨卻是再也站不起身來還擊。
從江南排程的六萬大軍由二公子統領,或許是在四象城面前吃了一肚子憋屈,他將改良過的弓弩分發將士們,威力雖然比不上逍遙軍的弓弩,卻是比尋常箭弩強大許多。這也是當初朝廷大軍敢與逍遙軍對射的原因,威力對不上,便靠人海戰術,在人數的優勢下,想來能與之對抗的也只有逍遙軍了。
各大勢力也想得到逍遙城的弓弩,卻是始終不得法,不是沒人想過潛入城中偷取,往往這些人第二日便被發現拋屍荒野。同時,數日後,這些人的勢力皆受到逍遙城的警告,若是再犯將徹底就貴勢力抹去。
如今逍遙城在一般勢力中與龐然大物無疑,比頂尖高手,當今天下能與之硬撼的人不多,特別是頂尖勢力,他們的高層曾傳下命令,不得與逍遙城發生大規模衝突,禁止教中高手潛入逍遙城,具體原因沒說,只是隱晦地提到逍遙城有高手坐鎮,非教主級無法抵擋。
天下勢力眾多,高手也眾多,總有人不怕死的,煩不勝煩之下,逍遙侯決定向十大勢力各贈送了一把小九第一次研製的初級版弓弩。
各大勢力如獲至寶,紛紛領逍遙侯人情。
很顯然,天盟不在十大勢力中,幾輪箭雨過後,數萬大軍開始了衝鋒。
在箭雨的掩護下,朝廷大軍很快衝到城牆下方,架雲梯,撞城門。一場慘烈的攻防戰打響,天盟學著四象城的打法對雲梯澆油點火,只是他們有心卻是無力做到逍遙軍那般,在密集的箭雨下,天盟幫眾根本抬不起頭來反擊。
很快,便有士兵衝上城牆,越來越多計程車兵衝上去,有士兵拋下長繩,朝廷大軍中的高手紛紛沿著長繩攀上城牆。
“戰鬥已經沒有懸念,朝廷大軍將很快收復江陵城!”
這是各大勢力一致認為的,同時他們在考慮己方實力的同時,更是推演若是我是天盟,能否抵抗住朝廷大軍這般攻法。
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大多數勢力的觀點。當然,有少數勢力推演一番後得出結論,若是己方勢力的話,抵擋住是沒問題的,只是想要反擊是不可能了,能守住城對當前的他們來說已經是萬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