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2選擇兩個全錯,有點離譜,祝池不自覺擰眉,掃了眼簡潔到只有一句話的解析——
只講正確選項為什麼對,不講其它選項錯在哪兒。
……
不懂,沒悟,理解不了。
這是篇小說閱讀,選擇題出得很主觀。
話似乎有毛病,因為通常情況選擇題屬於客觀題,但現代文閱讀2的選擇顯然是個例外。它頂多佔一半——客觀地規定答案,主觀地講解答案。
所以祝池很清楚,這種題就是梅媽講也未必講得明白。
命題人的想法和他不同,和老師不同,和作者本人也不盡相同,思想的多元性決定了你無法完全理解某一方的感受。
這麼說來,好像是個無法破解的怪圈。所以只能硬生生拽著思維,往所謂標準答案上靠麼?
倒也不是。
如此心有不服,下次照樣會錯。
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便是聽取多方意見。
當某個人提到的某個細節恰好精準踩在你的思緒上,稍加撥動便能想通,而這個人不一定是老師,也不一定是語文好的同學,他可以是任何人。
所以此刻當下,祝池決定先徵求一波他同桌的意見。
他餘光注意到,對選擇時宋時筆都沒拿,八成是沒錯。
祝池碰了下宋時手肘,果然,對方已經開始看閱讀資料了。
小紙片飛過去,宋時看清上面圓滾滾的字——“第6題和第7題,你是怎麼選出來的?”,而後掀起眼皮,側眸看他一眼。
???
什麼眼神?
我寫得還不夠清楚麼?
祝池轉瞬將自己那慘不忍睹的兩個紅叉亮給他看,晃了晃試卷,手指又在題號前重重戳了兩下,絲毫不加遮掩。單看他的動作表情還以為是在炫耀什麼戰利品。
宋時點點頭。
心態不錯。
他扯過對方試卷,用鉛筆在他選的選項上圈了兩個圈,又在旁邊打上一串問號,還沒完,緊接著揪出正確選項劃了幾條波浪線,然後在文中又劃了幾條波浪線。
卷子移到他面前,筆尖指著,文章選項對應起來給他點了一遍。
點完宋時拿開手,給人時間琢磨,而他就等在旁邊,也沒急著去做別的事情。
祝池看得快,理解得也快,沒一會便露出一個大徹大悟的表情。
顯然,小宋老師教得不錯,疏通的點剛好在祝池堵住的地方,兩人思維同頻,稍加撥動便能産生共振。
祝池拿過紙片,在紙片上飛速寫下雙語版“謝謝”,這次換了個字型,草了些,像喝醉酒的小人,還有點義大利斜體的影子。
宋時不動聲色笑了下,而後拿起筆草草勾畫幾筆,筆杆握得很上,像是在用毛筆。
他將紙片推過去,祝池沒想到“謝謝”之後還有後文,詫了一秒,看清上面的字後,又詫了一秒。
很簡短的一行字——“這次感覺不好用了?”
同樣斜體,字跡清雋,不難辨認。
祝池瞬間感受到二維碾壓。
不過宋時字好看他也不是第一天知道,變換字型也好看,只能說明有天賦,所以祝池決定放過這一維,重新換回正常字型跟他對話。
—“還是好用的,這次是例外”
—“那還能一題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