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學生竊竊私語的嘈雜對話聲。雖然沒有看到畫面,但卻聲音卻先入為主的傳達給觀眾很多用價值的資訊。
陳少軍處理的可以說非常不錯。
這種聲音蒙太奇,透過學生的對話和層次分明的傳達出的聲音來給觀眾一個具體的人物“畫像”。
如果是小說的話,可以參考《楚留香傳奇》的白玉美人那一段。
都是透過側面,透過他人來給人物一個“畫像”!
這種模式,不新鮮,但是卻很好用,很多電影,都喜歡在開頭的時候,用這種聲音蒙太奇的方式。
當然了,時間肯定不會太久,而聲音蒙太奇就是透過聲音,觀眾也會明白,噢,這個應該是學校。
同時也從側面刻畫出石神的一些特點,這是一個醉心自己的研究的人。
影院內,聲音漸漸降低。
“陳少軍導演作品!”
忽然。
一個男人的蒼白手拿著黑板擦慢慢的把七個字擦的一乾二淨。
鏡頭特寫,給到了他的手腕處,一道蜈蚣傷疤觸目驚心!
這條帶著蜈蚣傷疤的手,瞬間把觀眾從聲音的世界裡拽道畫面之中,顯得很平穩順滑,一點都不突兀。
觀眾頓時就被這隻帶著蜈蚣傷疤的手吸引住了,同時也不免產生好奇心,對男主角石神產生好奇心!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張衛明卻是有些驚訝。
“這陳少軍,進步非常大啊。”
張衛明可以說是看著陳少軍每一部電影過來的,可以說對陳少軍的電影水平有非常直觀的瞭解。
而他之所以驚訝,不是因為前面的那一段聲音蒙太奇的處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實際上,難的反而是後面這一段。
畫面將觀眾從聲音中拔出來,但是卻心裡沒有突然的降落下去,而是被畫面給吸引住,讓觀眾期待有了一個平穩的降落的平臺。這點的運用看似很簡單,但這處剪輯卻要考慮到聲音、色彩、畫面幾個角度來進行承載。
這種模式,顯然,陳少軍早前的電影,你是看不到的。
張衛明越發地對這部電影有了更高的期待了。
電影繼續!
夜幕下。
蜿蜒長長的柏油路,路邊的長燈明明滅滅。
一位穿著厚厚的的灰黑夾克,身子略顯佝僂的男人側影出現在熒幕上。
長鏡頭下,這個男人的步伐很慢。因為鏡頭並沒有進行升降格,所以,當男人步伐緩慢的時候,再加上閃爍的燈光與拉長陰影的對比,給觀眾一種很壓抑的沉重感。
夜色,佝僂著身體的男人,緩慢地步伐,再加上閃爍的燈光,和拉長的陰影,可以說,凸顯出來的景色和光影都顯得格外的肅殺,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一種壓抑感。
明明滅滅的燈光造就一種現實與虛幻的交織感,光線把畫面分割成兩部分,石神似乎總是站在昏暗的一邊。
張衛明不由地眼睛一亮。
不由地想到了這部電影的片名,嫌疑人x的獻身,難道他就是嫌疑人?
而且這種透過光線,色彩,來讓人物變得鮮明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這裡的鮮明,不是說字面上的鮮明,而是,石神在這幅畫面當中,明顯的給人的感覺,不是光明的,相反,他似乎屬於陰影的一部分。
喜歡音樂系導演請大家收藏:()音樂系導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